核心摘要:记者从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了解到,2014年以来,我国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40万公里,新增超过4万5千个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2019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车。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记者从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了解到,2014年以来,我国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40万公里,新增超过4万5千个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2019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车。
据介绍,《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理念,全面阐述中国稳步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高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养护效能、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的行动措施,分享中国农村公路发展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验做法,展示中国积极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农村交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十年来,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50万公里,截止到2023年底,中国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6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形成了一条县道沟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抵田连户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今年是我国“四好农村路”提出的第十年,十年来,中央累计在农村公路领域投入车辆购置税资金7461亿元,重点用于贫困地区,全国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固定资产投资4.3万亿元,逐步构建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种渠道辅助的农村公路发展资金保障格局。
2014年以来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40万公里,新增超过4万5千个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2019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兑现了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为交通而掉队的承诺。
经过多年努力,搭建了通村畅乡、连片成网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了普惠公平的农村运输服务体系,农民出行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农村物流从“运得出”到“运得畅”。农村地区“行路难”的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四好农村路”串联起城市和乡村,缩短了城乡间的时空距离,盘活了农村地区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推动农村地区“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让乡村振兴的动能更足。“四好农村路”助力优化村镇布局,留住了乡韵乡愁,促进了乡风文明,改变了农村面貌,助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
农村地区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吸引了资本、项目和人才向农村流动,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渠道,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党心民心贴得更紧、更近。各地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引导广大农民就近就业致富,“四好农村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