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为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据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五部门出台《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要求,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转型生态,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出,到2027年底,建成50个以上...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为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据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五部门出台《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要求,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转型生态,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出,到2027年底,建成50个以上全域数字化转型城市。

据了解,我国推行全域数字化取得了显著成绩。2024年,中国智慧城市ICT投资9397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5万亿元,年复合增速25%左右;约80%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顶层设计,52%的县城启动智慧化改造,区县级项目金额已占全部招采的48%。
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5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达439.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2.18亿户,算力总规模280EFLOPS,支撑城市感知、传输、计算能力显著提升。重庆通过自主可控的视联网协议构建“五级覆盖、一网承载”的安全网络底座,实现政务、交通、应急等多场景融合。
应用场景逐步落地。北京、上海、深圳等试点城市建模精度达LOD300(建筑构件级),雄安新区全域数字孪生底座集成12亿条数据,支撑“规建管运”一体化闭环治理。上海“智云上海”平台实现12345热线智能派单准确率超90%,并在医疗、教育等领域推出AI辅助服务。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5G +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7万个,推动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
但在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数据整合与共享存在壁垒,政府部门间数据标准不统一、安全责任划分模糊,导致“信息孤岛”普遍存在。此外,政企数据融合机制不完善,平台企业数据滥用现象时有发生。
传统城市治理存在数据孤岛、资源配置低效、应急响应滞后等问题。例如,政府部门间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共享困难,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创新与人才存在短板。关键技术如城市大模型、数字孪生算法仍依赖进口,自主可控能力不足。同时,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区域协同与均衡发展不足,东中西部在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水平上差距显著。东部城市,如杭州、深圳已形成“平台+数据+应用”的成熟模式,而中西部地区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等问题。例如,2025年数字百强市中东部占比72%,西部仅11%。
为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协同优化、复用增效和融合创新作用,扎实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五部门制定了《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底,数据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高效处置一件事”覆盖城市运行重点事件,“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高频民生事项,数字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新动能,在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便捷普惠服务、城市数字更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50个以上全域数字化转型城市。超大特大城市率先建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落地一批先进可用、自主可控城市大模型。到2035年,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
为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要求,实施“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提升行动、数字美好生活行动、数字经济赋能行动、城市数字更新行动、数字化转型筑基行动、适数化改革创新行动”六大行动,落实18项任务。
《行动计划》要求,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构建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体系,建立数据赋能、分级协作、闭环落实的智慧高效治理机制。加快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工作机制,探索实施全流程数字化报建,推进建立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物、地下管廊等数字档案。构建房屋安全隐患动态监测和智能预警技术体系,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
要求,强化数智技术在文旅内容创作、场景生成、导游导览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推进博物馆文物、古籍文字、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优化数字友好人居环境,持续推动城乡公共空间、数字服务适老化、适幼化和无障碍改造。
要求,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闲置商业楼宇、老旧厂区、老旧街区等功能改造,打造数据创新创业载体。
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更新改造。有序实施城市泛在感知工程,在管道泄漏爆管风险点、道路边坡风险点、地质灾害易发点、防洪排涝关键节点、易涝积水点、城市桥梁隧道等风险高发区域,统一规划、集约部署城市智能感知终端设备。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化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动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桥梁、隧道、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加强城市道路塌陷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机制。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改造建设一批高品质智慧社区,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按需配置、优化升级社区数字服务能力,发展智慧物业。建设智能充电桩等便民设施,加快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推广高楼消防预警、高空抛物监测、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等数字应用。推进绿色智能建筑建设,深化全屋智能应用,探索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进社区、进家庭。面向群众开展“问需于民”等活动,鼓励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智慧社区设计、建设和运营。
《行动计划》强调,要分类分级有序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面向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重大需求、重大场景和重大改革,建立健全高层级统筹推进机制。鼓励各地加强交流合作,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统筹利用各类资金,加大对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攻关、重大项目、试点试验等方面的支持。
《行动计划》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通过“数字底座+场景创新+生态协同”的三维路径,推动城市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通过行动计划,破解数据共享、技术创新、区域均衡等关键难题,以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