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这份深耕8年的育人方案,以“党建聚能强基础、产教协同提能力、技素并重塑品格”,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北样本”。
中华建设网讯 “从唯品会实习生到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获得者,学校‘在实战中练技能、在服务中塑品格’的培养模式,让我实现了从‘会操作’到‘能担当’的蜕变。”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23级学生尹卓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流与供应链赛道的获奖感言,正是该专业“党建聚能?产教协同?素能并重”育人模式的生动注脚。自2017年9月启动实践检验以来,该模式已持续8年,累计培养毕业生2923人,近5届平均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5.86%,35%毕业生入职苏宁、京东等龙头企业核心岗位,成为区域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
党建聚能:从“单向引领”到“全链赋能”,激活育人资源
“家人们看仔细!神农架阳日村的巫山脆李,3天就能从大山直达餐桌!”镜头前,电商专业党员教师蔡迪带领学生直播助农,屏幕另一端,村支书赵强笑得合不拢嘴:“多亏她们,村里农产品年销售额从30万涨到85万,85%的参训村民都学会了电商直播,全村产值快破百万了!”这是该专业“党建聚能三维机制”的实践缩影。

作为 2022年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17-2019年连续获省住建厅“红旗党支部”的物流管理党支部,自2017年起牵头联合武汉苏宁易购、唯品会华中物流中心及阳日村党支部,组建“校企地党建联盟”——将主题党日从会议室延伸至田间地头、企业仓库。党员教师带队攻克苏宁“818”仓储效率难题,将智能分拣方案转化为“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模块;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开展电商培训,累计开展共建活动48场,建成8个校外实践基地,支撑专业80%以上实训课程。
“党建是资源整合的‘核心枢纽’,绝非‘虚功’。”党支部书记杨梅介绍,团队5名厅直机关优秀党员组成“资源转化攻坚组”,梳理京东智能仓规范、唯品会仓储标准等8项企业核心资源,按“岗位需求→课程目标→模块设计”逻辑,开发15个教学模块、28个实训项目,嵌入“农产品储运”“网络营销”等7门核心课程。以阳日村助农案例融入课堂为例,学生既掌握农产品物流操作,又理解乡村振兴意义,职业素养优良率从68%提升至91%,12门核心课程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
产教协同:从“实习对接”到“生态共建”,打造实战课堂
“3个月晋升物流项目主管,靠的是在校时‘工学交替’练出的真本事。”2024届毕业生黄剑的职场进阶颇具代表性。大二学年,他在学校智慧物流实训中心学习智能仓规划课程、参与学校教材发放实战,同时还深入唯品会华中物流中心参与“双11”大促分拣工作,跟着企业导师优化拣货路径,单日处理订单量从80单跃升至150单,差错率控制在0.3%以内?;蛊窘柙导寄苷痘?ldquo;第四届全国供应链大赛一等奖”。

这样的成长轨迹,源于专业创新的“双岗三融”产教协同模式。“以往校企合作是‘学生去实习、企业给岗位’的单向对接,现在是‘标准共定、课程共担、人才共育’的生态共建。”专业负责人许丰恺表示,团队联合京东、苏宁等8家头部企业搭建实训基地,构建“校内学习岗+企业工作岗”双岗交替机制:校内依托9门核心课程和省级精品课《仓储管理实务》,通过仿真模拟夯实智慧仓储、电商运营基??;企业端则在“双11”“818”等业务高峰期,安排学生轮岗参与智能仓调试、电商爆单处理等核心任务,核心岗位实践时长占比达60%,85%以上学生实现“全链路业务胜任”。
“这些学生上手快、能扛事。”唯品会华中物流中心人力资源经理毛静坦言,2024年“双11”期间,135名实习生协助完成241万单分拣任务,效率比肩正式员工,“我们将企业难题转化为教学项目,比如智能仓分拣优化,学生的解决方案已为公司降本超30万元。”
截至2025年10月,该模式已累计为京东、仟吉等近20家企业提供仓储优化、电商运营升级服务,帮助企业平均降本10%—15%,总额超200万元;联合举办“苏宁易购杯”等赛事6场,输出可落地方案32个,牵头成立“全国大家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吸纳60家企业、30所院校参与,构建起可持续的产教共生生态。
素能并重:从“唯技是举”到“双轨共育”,培育行业能手
“把每一件包裹当自己的东西,这是‘藏龙岛大讲堂’教会我的职业信条。”2019级学生陈建堃的履历亮眼:参军期间获集体三等功2次,退伍后入职苏宁仓任主管。他口中的“藏龙岛大讲堂”,是该专业“素能并重”的重要载体——年均邀请10余名行业劳模、优秀校友开讲,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
为破解“重技轻素”痛点,团队构建“技能强化+素养浸润”双轨体系:技能轨深化“岗课赛证”融通,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1+X证书考核要求融入课程,学生1+X证书通过率从2019年的75.1%升至2025年的96.4%,近8年斩获国家级奖项7项;素养轨通过“书记一小时”“百人先锋训练营”等活动,结合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将“严谨、责任、协作”等物流行业核心素养融入实践。

“我们不培养‘只会操作的机器’,而是‘有技能、有素养、有担当’的行业新人。”物流管理学院院长曹爱萍表示。专业创新“双元评价”机制,技能成绩(60%)涵盖实训表现、竞赛获奖、证书获取,素养成绩(40%)包含企业反馈、志愿服务、主题活动表现,还引入企业、学校、社区三方评价,“现在企业反馈毕业生素养欠缺比例从40%降至8%,‘德技双优’满意度达92%。”
目前,该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已建成国家骨干专业、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连续3年获评“中国物流学会优秀产学研基地”,相关经验吸引四川宜宾职院、武汉铁路桥梁职院等38所省内外院校来访,7所院校复制“双岗三融”模式后,学生岗位适配度平均提升15%;泰国、柬埔寨等3国职业教育代表团也专程考察,学习“产教协同”“素能并重”经验。正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全国物流行指委副秘书长李俊峰所言,这份深耕8年的育人方案,以“党建聚能强基础、产教协同提能力、技素并重塑品格”,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北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