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 ? 《周礼·考工记》上说:“匠人营城,方圆九里。设九经九纬,前朝后市?!闭饫锼频慕橙耍匀徊坏ナ侵钢堑墓そ?,还包括指使匠人“营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指使“营城”人的作用要比筑城工匠大得多,因为他的远见与睿智,将决定一座城市的建设方向、规模、速度和效益。在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间,有个 “...
张 俊 ? 王鸣放先生托人送来一本书,作者汪承滋,长江大学离休内科教授,书名《呵护生命的人--汪承滋医生回忆录》。这类书看过几本,记岁月流水账的多,汪书又如何呢?漫不经心地翻了几页,却是再也放不下了,从头一口气读完,深感真是本好书! ? 汪承滋先生 ? ?汪先生是1936年生人,成书是在2019年,那时的汪先生...
张俊 ? 荆州历史上,古代有“公安三袁”,即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兄弟,都是明代文坛“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在当代,与公安隔江相望的沙市,也出了个“沙市三袁”,即袁复兴、袁策明、袁纯富。这三人因史地研究颇有名气,故得此雅号。如今,袁复兴、袁策明已经过世,仅存的袁纯富已经七十有三了。 ? ? 袁纯富在书...
张俊 ? 前几天,跟岑河镇的文化站站长李发国去了趟唐家湾,在湾子的一口水井傍为他照了张相。看着照片,就觉得他环眼如张飞,秉性像关公,心地跟刘备样厚道。 ? 岑河镇文化站长李发国 ? 五十六岁的李发国原是个乡村教师,当站长已有二十八个年头。他是个少说多干的人,2017年上头要推行乡村振兴政策,他就在唐家湾...
张 俊 ? 前几时,黄大荣先生发来一张他用电烙铁焊接音响开关的图片,还附了一段话:“音响系统收官前的最后一件作品,三段音调控制器加装直通切换双刀双掷小型开关。六根焊线,焊点密集??佳檠哿褪褂玫缋犹氖稚瞎Ψ??!惫思柑欤址⒗匆徽沤迸仆计?,他说UFEEL高级音响实验室的人考察了他的听音室,评价有“开扬大...
张 俊 ? 初识晓俊,是在一场读书活动的颁奖会上。那天,他一袭黑衣,围着红围巾,在几个小学生的簇拥下声情并茂地朗诵着他的诗。他是那样的陶醉,随着他那磁性声音的回响,那一刻,似乎天地间只存伫立的他与漫天雪花飞舞一般的诗句。那生动的一幕,让我感受到久违的诗之魅力。 ? 诗人敖晓俊 ? 与晓俊熟悉后曾问过...
张 俊 ? 前几天《荆州记忆》公众号发了《王元化先生遗墨》一文,以纪念王老的百年诞辰。 ? 王元化先生是著名文学理论家、评论家、《文心雕龙》研究学者。他1920年11月30日生湖北武昌,祖籍湖北江陵。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王老对故乡怀有深情,在上世纪90年代曾专程回乡探望...
? 张 俊 ? 一 ? 真是光阴似箭,“还乡之旅——沙市籍六人画展”已经过去一年,想起那天画展开幕的情景,恍若就在昨日。 ? 2019年的大年初一,天蓝云白,阳光灿烂,是大寒日后少有的一个好天气。那天下午,画展在荆州市图书馆开幕,前来参加开幕式的人挤满了大厅,原沙市市美术界的元老唐明松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张 俊 ? 人退休后去干点什么,既受现实生活的影响,也受未泯理想的驱使,崔忠培先生的选择就属于后者。最近,他的《临宾门下》由中华出版社出版了。他说:“我一生平凡,文笔拙劣,但寻常百姓也自有念兹在兹的岁月,‘知其不可而为’,余生涂抹往昔尘影,既为传承,更为乐趣?!彼呐蛩担骸罢庑┙歉韬笕苏涔蟮睦?..
张 俊? ? 沙市城区有条白杨巷,因巷子里住着一些织席子的手艺人,又名芦席巷。巷子的一头连着江堤,另一头接着三府街(后为中山大马路一段)。也许是看中了这里的交通便利,在1922年,沙市一等邮局(沙市邮局)局长黄家德在白杨巷口买了块地皮,面积约700多平方米,打算将来盖邮局楼用。沙市邮局虽为湖北省三个一等邮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