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质疏松,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高海拔地带筑路、架桥所面临的棘手难题,几乎都集中在这里。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杨军峰)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质疏松,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高海拔地带筑路、架桥所面临的棘手难题,几乎都集中在这里。
中交一航局参建的G244线庆阳过境段公路项目坐落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是支撑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交通项目,对甘肃省庆阳市完善陇东地区公路网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沿线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2022年9月项目开工,一批年轻的一航建设者们来到这里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奋斗,在点滴之间创造了不平凡的成就。
陈稳鹏,是项目部的测量总监,人如其名,作为工程之眼,他做起事情来总是给人一种踏实靠谱的感觉。如今,他已经工作10年之余。
说起项目前期的工程测量,他万般感慨:“李白曾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比他感触还要深刻。”荒凉的沟壑陡峭无比,是没有路的。多地段山体接近90度,最大高差达160米,沟深林密,加之湿陷性黄土土质,给便道选址及修筑工作带来极大难度。与同伴只能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艰难爬行于陡坡悬崖,在荆棘和杂草中观察测量,近距离获取第一手资料,寻找最佳的施工点位。一次,在测量过程中,陈稳鹏早上便出发去现场测量,到了晚上8点还未回来,由于沟底没有信号无法跟项目部联系,项目部紧急成立了“搜救队”,最终在160米深的沟底找到了他。为了拿到最准确的数据,他在深山沟壑中一待就是一天,饿了就用随身携带的面包和矿泉水充饥。在荆棘丛中穿行,受伤是在所难免的,脸上和四肢都扎进了不少小刺,到了晚上便疼痛不止,有的时候能挑出十几根。也曾有过困苦,面对妻子,内心充满了愧疚——“身处工程行业,缺少陪伴在所难免的。”
陈稳鹏也有自己内心的愿望:等工程通车后,带着妻子孩子,在路上自驾跑一个来回,让他们看看自己参与创造的工程,也看看自己劳动的价值。说到此时,陈稳鹏眼眶微红,自然是情到深处。
在项目施工现场,一个略微“不修边幅”的年轻人映入眼帘,他的名字叫杨晓哲,自从2019年毕业以来已经参加过多项工程,由于长期在施工现场风吹日晒,他的脸庞已经变得黝黑,身上也总是带着泥土和油污。作为项目部的主管施工员,每一个人要负责一个工点的施工组织工作。也许是大多数工程人独有的特点,沉稳朴实是他的底色。但当谈及工程建设时,他如同老师一样,介绍起来生动形象,如数家珍?;炷炼嗌俜?、各类钢筋型号用量,全都像刻在脑子中一般。由于G244线庆阳过境段公路项目途经沟壑,所以需要修建索塔高190余米的特大桥,这也是一航局承建的最高的特大桥。安全质量至关重要,在墩身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他必须全程在灰尘和噪声中盯着,一盯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候必须要通宵达旦,直到浇筑完毕没有问题后才离开。记得建设初期,由于墩柱的电梯还未安装好,一直到索塔施工到40米左右的高度,还通过梯笼的步梯上下。平常人上下一趟已经是气喘吁吁,而对于杨晓哲来说一天下来七八趟是常事。被泥水、汗水浸泡的工作服穿在身上很沉重,体感极不舒服。
“觉得难的时候想过放弃吗?”
“刚刚工作的时候想过很多次,但是都没有走到那一步,不过现在我倒是觉得一切都还好,每一份工作都有自身的特殊性,有时候觉得这份工作虽然累,但是也很有成就感。再说了,这座桥是我一点一点建起来的,就如同我孩子一样。”说这话时,杨晓哲面有喜色,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现在,张铁沟特大桥已从无到有拔地而起,给朴素董志塬带来了一缕现代因素。下班后,从现场宿舍的二楼已经能看到张铁沟特大桥的全幅面貌,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显得是那么雄伟。
2023届的毕业生经过两年的锻炼,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了,他们大都是“00”后,二十二三岁的年纪,朝气蓬勃。吴勃是他们其中的一员,瘦小的身躯,笑容十分有感染力。他是甘肃本地人,在校招的时候,当他得知公司正在为家乡修建高速,就毫不犹豫地申请来到甘肃项目。如今,他已经逐渐熟悉了现场的工作流程。面对工作也越发游刃有余。身边的领导班子每每谈及吴勃都会给予肯定,不怕困难、活泼开朗、坚毅执着是大家赋予他的标签。除此之外,早在学校期间,吴勃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当初你为什么会选择报土木工程?”
“土木这一行对于我们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包容度还是很高的,而且收入相对还可以,最重要的是我可以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了。”话语间带着一份自豪。
吴勃来自大西北的小山村,家境尚属平实,而如今随着吴勃参加工作,日子也慢慢地好了起来。中秋节期间,吴勃家中收到了公司邮寄的节日慰问品,他也将工资转给了母亲,家里的情况也正在逐渐改善。这让吴勃内心有了一份成就感和自豪感。面对困难,这位刚毕业的新员工没有消沉,而是用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纯真的笑容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同事。
“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成为一名项目经理。”吴勃笑着说道。
在中交一航局G244线庆阳过境段公路项目的会议室内挂着这样一个横幅--“以奋斗创造价值 以价值赢得尊重”。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责任所奋斗,渴望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尊重。如今,这条青春之帆,正在一往无前,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