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3小时400元不限次数电话_寻花楼楼凤兼职论坛,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大学生空降平台

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记忆

萦怀往事:山沟里的标语

发布时间:2025-10-09 11:46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随三线建设的洪流涌向鄂西北的深山,有幸在建筑工地从事业余宣传工作。那是一段充满热血与奋斗的时光,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潮澎湃。

 

萦怀往事3:山沟里的标语

周争先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随三线建设的洪流涌向鄂西北的深山,有幸在建筑工地从事业余宣传工作。那是一段充满热血与奋斗的时光,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潮澎湃。

 

 

初入山区,群峦如黛,云雾缠绵,俨然一幅未干的水墨长卷??烧饣淼牧舭状?,填满的是干打垒的土墙、是扛着钢筋的脊梁、是晨起时沾着露水的口号声。美丽的风景背后,是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建设任务。

 

那是一个突出政治的年代。当时,我们施工连队肩负着二汽铸造厂、发动机厂、水箱厂的建设——这片土地,是共和国工业版图上新生的脉搏,也是我们青春最炽烈的注脚。

 

1970年5月,我们连队因为新增了一批同志,经请求营部,在我们住的干打垒房子后面,又盖起子两排新干打垒房子。土墙粗糙,却在门窗之间预留了十几块水泥抹出的灰框,像等待填词的纸张。 连队指导员指示徐焱昌和我在这框子里面写毛主席语录。

 

在墙上写美术字,我并不感到陌生,因为那个年代我们在学校和农村的墙壁上曾经写过。这次为了把毛主席语录写好,头天晚上,我和徐炎昌还很认真地在进行了练习。那一夜,我们伏在简陋的桌子上,反复练习笔画的力道。排笔蘸水,在旧报纸上勾勒仿宋体的筋骨、黑体字的锋芒,仿佛不是在写字,而是在锻打某种信仰的模具。

 

第二天天刚亮,劳累一天的工友们还没有起床,我俩便提着油漆桶,拿着两支大小排笔来到现场。山里的清晨静得出奇,只有早起的山雀在灌木丛中扑棱翅膀。这样宁静的时刻,有利于专心致志,在宽1米、高0.6米的干打垒墙框框内写油漆字。方寸之间的框格成了我们的战场。每一笔都像在夯土,要把这些字句夯进岁月的肌理。徐焱昌写的内容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写的内容是:三线建设要抓紧,就是同帝国主义争时间,同修正主义争时间。”、“备战备荒为人民”。徐焱昌写的是仿宋体字,我写的是黑体字。都是先用红油漆写好内容,然后用黃油漆将外框圈起来。

 

等到同事们起床时,发现了我们在写毛主席语录,十分惊奇。我注意到几个年轻人,边看语录边称赞我们写的字,顿时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我们在干打垒墙上写了3天毛主席语录,胳膊都架酸了,但不觉得累??醋旁谡饧蚵》可嫌妹朗踝中吹挠锫迹芍愿械礁咝?,无形中增添了一股力量。晚间回到干打垒房,灯下观看,手指上还沾着洗不净的油漆。同室的工友鼾声已起,山风从干打垒缝中钻入,带来阵阵凉意。我却睡不着觉,想着土墙上日间写就的那些语录。这些文字在昏黄的灯光下微微泛光,仿佛有了生命。

 

两排干打垒房子门窗之间的毛主席语录写完,我们又在两排干打垒房子的山墙上写大字标语。我们先在墙上用尺子打了格子,每个字高1.5米宽0.9米,大小与山墙面积比例协调。我从来没有写过这么大的字,有些犹豫。徐焱昌见我畏缩,让我扶着梯子,他毅然提着油漆桶上去写。两个山墙,一个山墙上写“自力更生”,另一个山墙上写“艰苦奋斗”,很对称,很气派。徐焱昌写的黑体字,间架结构美观,字体刚劲有力。当他写完最后一笔,从梯子上下来,我们一起仰望那墙壁上的大字,忽然觉得,这写下的不仅是标语,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在荒山中开辟新天地的决心。

 

我们写的毛主席语录和大字标语口号,得到了全连同志的称赞。连指导员特别高兴,让我俩再给工地上写几个大字标语,我们欣然接受。当天,指导员让木工做了30多块长1.5米、宽0.9米油毡牌子,我和徐焱昌又从油工班领了两桶红、白油漆,将牌子刷了一遍红漆。第二天,等油漆干了后我们又刷了一遍。第三天晚上,我俩开始写,用白油漆在每块牌子上写一个大字。内容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抓紧三线建设,尽快建成二汽”。把油毡牌子放在地下写字比在墙上写字容易得多,只用了两个小时,我们就完成了任务。天亮后,连队找了几个民兵过来帮忙,将牌子搬到工地的山坡上立起来。瞬间,工地就增添了一股活力。写好的标语成为了山沟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青山的映衬下,那醒目的红色大字格外耀眼。它们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又像一声声号角,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

 

渐渐地,标语成了工地一景。在二汽铸造厂球铁车间工地、发动机厂曲轴连杆车间工地、水箱厂工地,都留下了我们的笔迹。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山沟,工人们看到这些标语,心中便充满了力量,干劲十足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夜晚,月光洒在标语上,仿佛在诉说着我们的奋斗故事,陪伴着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建筑单位的宿命是迁徙。每转移到一个新的工地,都要重新搭盖临时住房、食堂等生活设施。这些设施搭盖好后,都要突出政治,写语录和标语口号。同时,新开的工地上也要写鼓舞士气的大幅标语。

 

1971年夏天,我们一营奉命赴宜昌枝江,承建代号为404厂的建设任务。我们三连100多人,集中住在一个小山岗上,临时搭建的蓆棚住房和食堂有10多排。连队领导要求在所有的蓆棚上写上大字标语,以此突出政治,鼓舞士气。那时徐焱昌已调离连队,任务就落到了我的头上。于是,我的“战场”,便临时从喧闹的工地、转移到了这柔软的、起伏不定的“墙”上。

 

在蓆棚上写字,真的是件磨人的事。若是在平整的砖墙或油毡上,笔锋可以纵横驰骋,淋漓痛快??烧馍t棚,是活的。它那用竹篾与芦苇交织的肌体,随着山风,不停地微微晃荡,像一口不易察觉的、绵长的呼吸。那表面更是凸凹不平,笔尖落下去,仿佛行走在布满沟壑的疆域,时而被竹骨硌了一下,猛地一顿;时而又陷入蔑片的虚空里,轻飘飘地使不上力。

 

枝江的天气热得邪乎。山岗没有一丝风,太阳白晃晃的,将远处的山岚都蒸腾得扭曲起来。汗水不是流,而是从每一个毛孔里涌出来,顺着额角、鼻尖、下巴,成串地往下滴,砸在脚下的蓆片上,立刻洇开一小团深色的湿痕,旋即又被烤干。汗气混着红油漆那股子浓烈、刺鼻的化学气味,直冲天灵盖,熏得人有些发晕。我感觉自己像被塞进了一个巨大的、正在加温的蒸笼,而那桶红漆,便是这蒸笼里最滚烫的馅料。

 

那几天我起早贪黑,将那饱蘸了红漆的排笔,重重地按上那片黄褐色的、摇曳的平面。起笔,很难。笔锋陷入蔑片的纠缠,步履维艰。我必须用上臂膀的力气,死死“钉”住那股晃动的趋势,让每一笔、每一划,都带着一种“刻”进去的决绝。那感觉,不像是在书写,倒像是在驯服一匹不羁的野马,或者,是在与一个无形的、不断制造障碍的对手角力。

 

时间在排笔的艰难推进中缓慢流逝。当最后一个字像一枚红色的楔子,终于被我“钉”入蓆棚时,我长长地吁了口气。

 

西斜的阳光掠过山脊,洒在这一排排蓆棚上。那一片原本单调乏味的黄褐色,被这一道道、一划划炽烈的红,彻底点燃了。那些字,因为书写时与蓆棚纹理的搏斗,边缘并不光滑,甚至有些斑驳、有些“毛边”,笔迹浓淡不一,在凹凸的表面上投下小小的阴影。然而,正是这种不完美,这种深深“吃”进蓆棚肌理里的笨拙与顽强,赋予了它们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它们不再是浮于表面的口号,它们是从这蓆棚里、从这片土地上、从我们这群人的骨血里,生长出来的。

 

山沟里的标语岁月,是一代人以最朴素的方式写就的史诗。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标语见证了我们的汗水与欢笑,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进步。

 

时光荏苒,那些写在干打垒墙壁上、蓆棚上、活动板房上的口号,早已和临时建筑一起消失??傻蔽冶昭?,仍能看见:美术字咬进土墙的裂缝,红油漆渗入蓆棚的纹理。而年轻的我们,站在工地上,把时代最滚烫的词汇,一笔一画地刻进大地的皮肤。它们所记录的精神,已镌刻在群山之间,流淌在岁月长河里。

 

(作者系湖北省省直机关退休干部)

1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由石榴说开去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