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漯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该局在严格行政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有效做好《条例》贯彻实施,助推为人民群众创造宜居、美丽、韧性、文明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王巍)“近年来,我局主动作为,强化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整改,着力构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力促《条例》有序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效。”2025年8月6日,漯河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漯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该局在严格行政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有效做好《条例》贯彻实施,助推为人民群众创造宜居、美丽、韧性、文明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城管队员深入社区开展《条例》宣传
强化“全链条”普法,增强法治观念。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和方式,不断增强全社会守法用法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通过集中整治、主题活动、网络宣传等形式,高频次、全方位宣贯《条例》。推动普法宣传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发扬“铁脚板”精神,逐户走访商户“上门送法、精准普法”,以“增强普法”促“减少违法”。创新形式,利用街头游园、城市公舍、环卫驿站等场所打造法治文化阵地???ldquo;城管进社区、进校园”、“资源再利用、垃圾分类体验行”等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学生担任“城管体验官”,提升市民理解与支持度。
智慧指挥平台开展日常巡检调度
强化要素投入保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蒲П嘀圃傲致痰亍⒒肺郎枋?、停车设施、户外广告设置等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市容环境卫生多元化投入机制,组织实施供热、园林、市政等基础设施类工程项目,2025年计划新建供热管网10公里,新建热交换站20座,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已建成43个公园游园、56个口袋公园,年底前将完成100个口袋公园的建设,提升改造绿化面积16.3公顷;制定《城市排水防涝复盘应急提升项目台账》,明确2024—2026年间建设完成46个城市防汛应急提升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依《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违规围挡拆除
强化“规范化”执法,提升队伍形象。 针对《条例》贯彻落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构建“平台+网格+快反+融合+铁脚板”工作架构,促进执法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建设了全省领先的城管执法智慧调度系统,实行“非接触性”执法模式,极大提高了处置效能。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一网统管”,100名数字化信息采集员不间断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平台派发有关单位解决。向各网格和路段执勤人员发放简易处罚手持终端“城管通”, 执勤人员5分钟内接受案件、20分钟内到达现场、1个小时内反馈结案,形成“发现、派件、响应、处置、反馈”的“521”全流程闭环。
依《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违法建设拆除
强化“精细化”治理,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优化执法管理方式方法,用“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服务水平。针对车辆停放难题,坚持“扩容+严管+服务”三管齐下,新增泊位3000个,建成高标准停车场2个,推动90个停车场2.1万个泊位接入“漯畅停”平台;针对违停治理难题,采取“10分钟温馨提示”“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既充分利用智慧调度平台的智慧巡检功能,又继续发挥管理执法人员铁脚板的工作作风,形成线下人工巡查+线上精准调度的工作闭环和工作流程。
建成后的牡丹园等游园持续提升城市绿化面积
漯河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作为贯彻《条例》的主要职能部门,下一步,将继续以现代化“三城”建设为引领,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治理增效,努力走出一条漯河特色的城市现代化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