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今年以来,咸宁市环卫局以系统思维为经纬、以精细治理为针线,编织农村垃圾治理的"组合拳",推动千村万户从"脏乱差"蝶变为"洁净美"。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邓迢迢)今年以来,咸宁市环卫局以系统思维为经纬、以精细治理为针线,编织农村垃圾治理的"组合拳",推动千村万户从"脏乱差"蝶变为"洁净美"。在这场重塑乡村肌理的治理行动中,农村巡查专班如同治理脉络中的关键节点,以精准督导串联起政策设计、基层实践与群众参与,构建起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绘就出共治共享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在咸宁市环卫局农村巡查专班的持续督导与经验推广下,通山县闯王镇汪家畈村以“党建引领”推进垃圾治理,创新“一核三治”“党员一户十联”机制,不仅帮助村庄优化“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标准化垃圾转运流程,还引入“红黑榜+积分制”联动“爱心超市”,有效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崇阳县界上村通过“湾子夜话”实现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背后也有巡查专班的精准建议。通过指导该村科学划分保洁片区、推广“两家一桶”投放模式,并协助建立干部包组巡查和月度评比机制,实现了环境治理长效化。为精准破解治理堵点,巡查专班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全覆盖暗访,建立详实问题台账,当好基层治理短板的“前哨”。依托“一委一办一平台”机制,专班将问题以案件形式精准派至各县区,同步建立“15日整改+个性分析+专报呈送”闭环督办流程,确保问题整改“不过夜、不落空”。

今年前两季度,专班发现的746个问题已全部高效整改到位。不止于“监督员”,专班更化身先进经验的“传播者”。他们及时总结各地治理妙招,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交叉交流等形式推动经验共享,让好做法加速“开花结果”。如崇阳县路口镇,在专班协调下赴界上村点对点学习,快速复刻“湾子夜话”“月度评比”等机制,短时间内就实现了村庄环境的显著提升。另外通过专班的“以查促改”,全市农村已构建起“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置”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前端推广“一坑两桶三上门”模式,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大幅提升;中端实现“三岗合一”,1.1万余名保洁员兼分类宣传员,车辆、中转站高效运转;末端建成多元处置设施,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超82%。
如今,巡查专班这一“纽带”持续发力,将政府统筹、乡镇落实、村庄行动、群众参与的力量紧紧拧成一股绳。将农村垃圾治理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洁净美”正成为咸宁乡村最鲜明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