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以往,传统垃圾收集桶分布散、清运不及时、易生异味,既影响村容,也困扰村民。近年来,湖北仙桃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清洁工作专班创新推出“撤桶并点”与“摇铃收灰”结合模式,破解治理难题。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黄芸)天刚蒙蒙亮,湖北仙桃市三伏潭镇318国道旁已见忙碌身影——仙桃洁达公司三伏潭项目部的环卫工人们,熟练地将垃圾分类箱内的垃圾装车;清运完毕后,又手持工具仔细清扫箱内残渣,再对箱体进行全面擦拭。这是我市“撤桶并点+摇铃收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的日常一幕。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以往,传统垃圾收集桶分布散、清运不及时、易生异味,既影响村容,也困扰村民。近年来,仙桃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清洁工作专班创新推出“撤桶并点”与“摇铃收灰”结合模式,破解治理难题。
三伏潭镇率先推进“撤桶并点”,科学布局引进38组垃圾分类箱,替代零散垃圾桶。“每天清晨天不亮先清运一次,保洁员随后清洗箱体、清理残渣;下午两点再清运、清扫一次,确保集镇和农村干净。”仙桃洁达公司三伏潭项目部经理伍少林介绍,双重保障让垃圾收集点彻底告别“脏乱差”。
在“撤桶并点”基础上,“摇铃收灰”将“定点收集”升级为“上门服务”。每日固定时间,伴随摇铃声与广播宣传,仙桃洁达公司三伏潭项目部集镇片长宋炳坤和同事沿固定路线上门收垃圾。“一天回收3次。”宋炳坤说,过去单桶放置既影响形象,清运也不及时;如今新模式落地,管理更易,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这两个月太方便了!没了垃圾桶,听到喇叭声就提垃圾出来倒,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三伏潭居民程艳美直言认可。如今,“闻铃倒垃圾”成为当地居民习惯,既解决部分居民离收集点远的难题,也规范了垃圾投放秩序。
为让新模式落地见效,三伏潭镇在资金与宣传上双管齐下。目前,该镇一、二期“撤桶并点”工程已投入70万元;同时通过发宣传单、入户讲解,让居民了解新模式优势,主动参与垃圾治理。
“撤桶并点区域,每天安排收集员正常作业;摇铃收灰方面,给每户发宣传单,讲清意义,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处理垃圾。”三伏潭镇清洁办主任罗仁彬表示,计划将“摇铃收灰、撤桶并点”向集镇周边及农村延伸,凸显亮点、务求实效。
目前,乡镇所有集镇已基本实现“撤桶并点”设施全覆盖。“三伏潭镇的创新实践成效显著,为全市积累了可推广经验。”专班工作人员昌思文说,针对城乡环卫设施老旧问题,依托两新项目超长期国债资金对全市27座垃圾压缩站进行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全市23座乡镇压缩中转站设施已更新,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