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 ? 前几天,陈礼荣先生托人捎来他的新著《荆州掌故》。还没翻开,就猜想扉页上的题签肯是:张俊同志惠存一类的话。此前,他送我的《人文荆州》《张居正——大明首辅的生前身后》都是这样写的,翻开一看,果然是昨日“翻板”。在一个流行先生、女士称呼的年代,仍固执地称我“同志”的唯有礼荣先生一人。这样写也蛮好...
张 俊 ? 在沙市中山公园的市政亭后头,原来有一座“晴川寄园”,是汉阳商帮的人去世后临时放置棺木的地方。沙市市政整理委员(市整会)会在迁坟征地时,将这座寄园迁移到西边的板门子,然后在原地盖了一座平房,并取了个雅致的名字叫“涵荫草庐”。 ? 涵荫草庐建得很是特别,地坪四周砌有驳岸,室外通廊安有冰花木栏杆,...
张 俊 ? 从“纳爽门”(晶崴酒店旁)进入沙市中山公园,过一座小桥,顺路右行不远,原有一座“醒园”茶馆,茶馆老板是本市一个叫叶平安的普通市民。当时,按照公园的建设规划,“醒园”被划入建园的红线范围,“沙市市政整理委员会”(“市整会”)决定对该园进行征收。负责征收的童月江及侄儿杨政斋,在实地踏勘后拿出了...
张 俊 ? 1933年11月29日上午,沙市市政整理委员会(“市整会”)举行了第二十三次执监会议。会议由代主席马登瀛主持,童月江等二十一位执行与监察委员到会,秘书曾勉植、工程师王信伯列席会议。这次会议来的委员很齐,因为会上要讨论了一个重要议题:“主席(徐源泉)交议,查金龙寺早被焚毁,唯附近戏台一座等于废物,拟...
张 俊 ? 1958年初,沙市开展了创建“七无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全市建设系统职工都积极行动起来了,整治廖子河、整修便河路、整理公园容貌等。人们认真消除每一个卫生死角,要以突出的建设成果,为沙市争得卫生先进城市荣誉,给国庆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沙市中山公园给市建设局送来一份报告,反映公园内...
张 俊 ? 一、谭友林公园遇险 ? 谭友林,1916年出生在江陵县熊河镇谭家巷。父亲谭良功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生有四个孩子,仅存活谭友林一人。1928年1月,中共地下党员陈香波等人在江陵沙岗发起暴动,14岁的谭友林参加儿童团,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他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入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历任红三军政治部青...
张? 俊 ? 自汉代佛教从天竺国传入中土之后,出家人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宋人陈舜俞的《庐山志》,是一本记录古代中国的宗教人文地理志,书中说“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饮茶是佛教的千年家风,僧人与茶有天然的良缘,因为净土讲究的是清心寡欲,而饮茶予人的是心安自在,内外融和,相辅相成,妙境无穷。 ? 章华寺山...
张 俊 ? 一个人有了钱,既离不开市井生活圈,又想独居一隅安享清幽,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闹市边缘择地建一座园林住宅,这大概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中隐》诗中所表达的“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的理想生活状态。 ? 古代沙市的一些致仕乡宦是很热衷于“中隐”生活的。明清以降,在沙市一地就...
张 俊 ? 十多年前,新建沙市北京路工商银行大楼时,在楼顶安装了一座大钟。每天早晚,悦耳地钟声响起,大半座老城的人都听得见,让人感到很是新鲜。后来钟坏了,一哑七八年,又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最近,那座大楼在装修,重新换了座大钟,于是每天的早晚,城市的上空又响起了钟声。这次的钟声浑厚深沉,听见钟声,我会有...
张 俊 ? 1986年秋,我参加市建设志修志时认识了朱翰昆先生,他修过市民政志,常在《沙市纵横》杂志上写文章。我俩算是同行,我又喜欢看他的文章,一来二往就成了忘年交。 ? 朱翰昆先生 ? 1998年2月的一天,朱老给我送来一本书,书名叫《荆楚杂记研究》,是他自己选编的文集。我说朱老您给题个字,他就写了“赠给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