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百姓城管、服务百姓”,提出“我们的城市叫郑州”城市治理品牌,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探索出一条具有郑州特色...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王冰 刘杰)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百姓城管、服务百姓”,提出“我们的城市叫郑州”城市治理品牌,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探索出一条具有郑州特色的城市治理新路径,为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实践。
理念嬗变:从管理本位到服务本位
作为特大城市,郑州城市管理面临空间拓展与品质提升的双重挑战。郑州市城管局深刻认识到,传统“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执法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该局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立群众是城市主人的工作导向,提出“百姓城管、服务百姓”的工作理念,将工作重心从“执法管理”转向“民生服务”。
理念转变带来机制创新。在治理和规范占道经营工作中,郑州市城管局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指导各区、各开发区按照“一街一策、一点一策”的要求,选择在不承担主要交通功能的路段、广场游园、闲置空地、居民小区周边,科学合理增设便民疏导点,将流动摊贩引入点位规范有序经营,丰富消费场景,满足市民需求。坚持“721”工作法,践行变“重管理”为“细服务”、变“严罚式”为“容错式”的执法理念,引导夜间经济参与主体自觉遵守维护城市管理有关规定,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机制创新:构建多元共治生态圈
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指引下,郑州市城管局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体系,积极运用社会治理理念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在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平台融合、问题处置、人员下沉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构建“市级统筹、区级调度、街道主战、社区落实”四级联动机制,形成“问题发现—协商议事—联动处置—跟踪问效”闭环管理,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部门联动”,探索“治理精度”与“服务温度”并重的城市管理新路径。
在解决排水许可办证难问题上,郑州市城管局通过党建工作机制,由城市管理保障中心、市政设施事务中心、辖区办事处、商户代表等共同召开排水设施管理座谈会,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等特色街区排水问题。同时,通过网格人员走访,了解企业办证困难,收集相关资料,梳理问题清单,建立台账。根据问题性质和难度,采取差异化措施,向排水管养单位、特色街区产权方或管理方、商户提供可行性建议,积极推进项目《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办理。这种参与式治理模式,让企业、商户、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有效激发了城市治理的内生动力。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治理新范式
面对千万级人口城市的治理挑战,郑州市城管局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治理效能提升。通过数据整合、场景融合等,城市运管服平台可逐步实现城市管理“一屏统览、一网统管”,让城市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智慧决策”转型,为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郑州样板”。
城市运管服平台整合核心业务数据,并与网格化平台数据加快对接。当前已集合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执法等业务整体运行态势数据、基础台账数据和部分实时监测数据,并在各专题场景中进行展示,其他业务场景数据正在有序对接中。截至目前,城市运管服平台已累计接入车辆轨迹、餐厨垃圾收运量等数据1.5亿条,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数据达2.3亿条,城管行业资源基础数据330万条,初步建立起覆盖市政设施、生命线工程等的资源数据库,为实现“一网统管”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撑。
文化浸润:培育现代城市文明
郑州市城管局深刻认识到,城市治理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一方面,该局围绕“我们的城市叫郑州”城市治理主题,聚焦“内涵式发展”,以“春美、夏韵、秋彩、冬暖”活动为主线,纵深推进“序化”“洁化”“绿化”“亮化”工作,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持续引领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由管理向治理、由外表向内涵转变。另一方面,该局深挖系统内平凡城管人的不平凡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城市管理工作者文明新风,进而通过榜样的力量,弘扬劳动精神,激发系统内干部职工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业绩,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正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推动城市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通过持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每个市民都能感受到“我的城市我做主”的归属感,让“我们的城市叫郑州”不仅是口号,更成为千万市民共同书写的美好现实。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在用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演绎着新时代“人民城市”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