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只需几分钟路程,电汽焊、车床、铣床、数控等专业技术想学哪项学哪项,包教包会包就业,月工资3000元~8000元不等,这是许多就业者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如今却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平房镇哈达村成为一种常态,只要符合基本招工条件,这里的村民分分钟都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优越的工作学习机会,三年时间,哈达村200多名村民成为技术工人,村民收入更是直线上升。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当“蓝领”得益于哈达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建立的“村企共建联盟”的合作发展模式。
一家企业带富一个村
?
“哈达村是平房区内人均土地面积最多的一个村,即便这样,村里的土地也很难满足每家生活的需要。一方面地不能荒,还要有人来种;另一方面,工还要打,这是改善家庭环境的最好方法。所以当二者不能兼顾时,只能让老人在家种地、孩子在家读书,青壮年劳动力则纷纷外出打工,短则个把月回来一次,有的甚至半年、一年才能回来一次?!惫锎宓持Р渴榧橇跞?,那个时候哈达村也成了空巢村、留守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几乎家家都有。
?
是否有一种方式既能让村民在家种地又能兼顾打工赚钱?在刘全看来,引企业进村是最好的方式,那么又如何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下?苦苦思索中,一个“村企共建联盟”的想法逐渐在刘全脑海中形成。于是他将目标锁定在了既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又准备扩大生产规模的哈尔滨市万鑫机械制造厂上。双方一拍即合,2016年6月5日,哈达村“村企共建联盟”成立,新扩建的哈尔滨市万鑫机械制造厂正式落户哈达村。
?
38岁的哈达村村民周军正是村企共建后的受益者之一。“前几年,我一直在沈阳打工,因为没有技术只能干点力气活,一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半年才能回一次家,种地收地一点儿也顾不上?!敝芫?,“万鑫”落户村里后,不仅免费培训村民专业技能,还可留下就业,出去开店的还提供技术支持。这样的条件让周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万鑫”,没想到一干就是好几年。从一点不会学起,现在周军已成为了“万鑫”的中层骨干——焊接车间主任,每月工资六七千元,去年周军的爱人也来到“万鑫”工作,夫妻俩一个月工资10000多元。
“村企共建”破解用工荒
?
成立于1999年的哈尔滨市万鑫机械制造厂是一家以提供材料、工艺、加工、检验、装配到运输的先进生产线企业,主要从事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公司生产的农业秸秆打包机、码垛设备在市场十分紧俏,如今企业年销售收入已超9000万元。
?
“近三年,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动力之一就是企业拥有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生产工人,加之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让公司的产品在同行业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惫跏型蝣位抵圃斐Ф鲁し肓谒?,前几年公司也出现过技术工人缺乏的局面,虽然四处招聘,但效果不佳,极大影响了企业发展速度。与哈达村达成“村企共建联盟”后,企业进村建厂,免费为村民提供电气焊、车床、铣床、数控等专业技术培训,工资从3000元~8000元不等。不仅如此,为保障村民春种秋收,公司还会为村民提供农忙假期,让大家既能上班又能兼顾种地。
?
专业的技术培训、高标准的工资、家门口就业、农忙时还有假期,丰厚招工条件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哈达村的许多村民都选择留在企业就业,这也极大满足了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捌笠翟诖迕窦颐趴谡欣吹募际豕と丝铣钥唷⒄承愿?,许多村民从一点不会学起,几年内就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不仅有效破解用工荒,也成为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狈肓谒?。
背靠大树催生多个“小老板儿”
?
“村里很多人都受益于‘村企共建联盟’,收入大幅增加,村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周军说,“真是多亏了村里为我们找来的大企业,我会在这里一直工作下去?!?/div>
?
在万鑫制造厂的鼓励带领下,一部分村民学成后选择了在村里开设小型机械加工厂,背靠“万鑫”这棵大树,承接万鑫制造厂的部分订单?!按游颐瞧笠蹬嘌党隼吹墓と俗ㄒ导际趺坏盟担逼笠得Σ还词?,我们会把订单分发给这些工厂,极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惫跏型蝣位抵圃斐Ц弊芫碚怨馑?。目前,哈达村有六七家村民开设的小加工厂。
?
一个是苦苦寻找村民致富路的哈达村,一个是缺少技术工人无法扩大再生产的万鑫制造厂,一个“村企共建联盟”的成立实现了两者的互惠共赢。
?
据介绍,自哈达村党支部与哈尔滨万鑫机械制造厂党支部共结党建联盟以来,三年多的时间,万鑫制造厂先后组织了33次电焊、普通车床、数控机床、铣床等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村民超过200余人次,150余名青壮年劳动力放弃外出打工,主动留在了村里,占全村劳动力的五分之一?!按迤蠊步ā辈唤鋈么迕裱У揭患贾ね乜砹司鸵登朗迪种赂?,也破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题,让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