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江畔的宜都化工园区内,一座现代化工厂静默矗立,由中国化学十六化建所属第六分公司承建的宜化楚星搬迁升级项目,历经380个昼夜的奋战,提前进入开工生产阶段,叩响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中华建设网讯 晨光初破,长江水在宜都段泛起粼粼波光。江畔的宜都化工园区内,一座现代化工厂静默矗立,由中国化学十六化建所属第六分公司承建的宜化楚星搬迁升级项目,历经380个昼夜的奋战,提前进入开工生产阶段,叩响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绿色智造:生态?;び氩瞪豆灿?/strong>
作为湖北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工程,宜化楚星搬迁升级项目承载着破解“化工围江”困局的时代使命。项目团队将原楚星化工的磷复肥装置整体搬迁至宜都化工园区,同步建设生态复合肥、氯化钙、光伏电厂等项目,实现了从传统化肥生产向高端化、功能化、特色化的产业链跃迁。
“这不是简单的化工园区搬迁,而是宜昌化工产业的又一次升级,既要守牢长江的绿水青山,更要让绿色产业在江岸扎根生长。”项目经理朱文辉介绍,通过引入行业顶尖的技术,副产磷石膏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含磷废水全部循环回收利用,实现零排放,在智能制造技术的加持下,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达到1000万元/人,较传统工厂提升近3倍,撕掉了化工行业“高耗能、低效率”的旧标签。
施工现场,雾炮机正喷洒着细密的水雾,管理团队施工全过程严格执行扬尘防治6个100%——全封闭硬质围挡、裸露地面防尘网全覆盖、物料堆放覆盖、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场区道路全硬化,辅以钢筋加工防尘棚、车辆冲洗设备和PM2.5监控仪,确保施工全程无污染,守住长江沿岸的环保底色。
数字建造:技术创新跑出建设加速度
面对数十个单体工程、多专业系统交叉的复杂建设任务,项目团队以“BIM + 网格化”管理模式掀起数字建造革命,成功攻克工期紧、工艺难、交叉施工多的三重挑战。
按“定人、定区域、定职责”划分网格,从任务分配到资源调配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让各工序衔接“零缝隙”??と鲈拢∈赘龅ヌ寤窦涮崆?0天封顶;通过管道4D模拟,提前化解了8处专业碰撞;??榛璞赴沧笆迪质蝗绕鞯群诵纳璞傅匠〖赐瓿砂沧埃词┕じ叻迤?,700余名工人分属5个工区,项目部利用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行统筹管理,从首罐围板到机械竣工,4月内啃下了10个关键节点,不断刷新施工纪录,提前一个月实现机械竣工目标。
速度的背后,是质量的坚守,坚持“源头把控”理念,严格控制材料与人员入场标准,保证材料入场合格率、完工项目检测合格率100%。这份双百答卷,让项目多次在业主月度综合评比中斩获安全、质量、进度及文明施工四项第一,多次荣登宜昌市住建局建筑市场管理“红榜”。
红色引擎:党旗引领下的攻坚突围战
项目党员活动室的荣誉墙上,“六比六创”劳动竞赛的流动红旗格外鲜艳,项目常态化开展的竞赛,成为凝聚力量、破解难题、培育人才的“助推器”,让党旗在施工一线高高飘扬。
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主动认领安全质量管理、材料保供、进度攻坚等“硬骨头”任务。“要干就干最好,要争就争第一。”项目执行经理朱文辉的誓言,化作团队攻坚的号角。面对交叉施工、雨季进度滞后等难题,为保障施工节点,突击队员采用轮班制,抢晴天、战雨天,协调材料保供链条,优化工序衔接方案。为攻克设备安装技术难题,党员带头反复试验,最终创新采用按管道试压包进行预制和安装的方法,提前安装临时短管和盲板,使管道安装和试压效率提高20%,为后续吹扫、冲洗和投料试车节省了宝贵时间。
在分公司党总支的带领下,“党旗飘扬、先锋聚力”行动落地生根。项目先后迎接国资委、省市级检查组及行业观摩团数20批次,绿色转型、数字建造与党建融合的实践,成为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从传统磷化工到多产业融合发展,从“化工围江”到“生态护江”,宜化楚星搬迁升级项目积极响应长江大?;ふ铰?,十六化建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交出的不仅是推动宜昌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环境?;ず吐躺咧柿糠⒄沟氖痉豆こ蹋浅そ么咧柿糠⒄沟纳鹁恚。ㄑ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