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四批)》,厦门在完善政策体系、丰富技术体系、培育产业体系等方面的9条经验做法,获高度认可,向全国推广,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城市案例。据悉,此次厦门入选经验做法数量,居全国前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四批)》,厦门在完善政策体系、丰富技术体系、培育产业体系等方面的9条经验做法,获高度认可,向全国推广,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城市案例。据悉,此次厦门入选经验做法数量,居全国前列。
具体来看,完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方面,厦门市出台中长期政策规划——《厦门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作为2025-2029年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高位推动智能建造中长期发展。厦门市还发布第二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名单,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勘察设计、装备制造等细分领域骨干企业。
同时,厦门市印发《厦门市促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出台信用政策,激励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积极应用智能建造技术。已有35家设计企业、63家施工企业、40家监理企业,获得信用激励。
丰富智能建造技术体系方面,厦门市发布2024年智能建造试点工程项目名单,并发布11项智能建造技术指引。其中,3项智能装备建设指引,用于规范工程装备的安装、使用、拆卸、维护等;7项建筑机器人建设指引,用于指导项目规范化应用建筑机器人;1项互联网平台建设指引,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产业链融合创新。厦门市还发布建筑机器人补充计价依据和计价方法,明确建筑机器人的使用成本和费用计算方法。
对于培育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厦门市积极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基建工程产业互联网一体化平台,构建“监管-参建单位-工地现场”三级管理体系,在本地重点工程中积极试点应用,推动产业数据互联互通,强化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能力。通过举办智能建造技能竞赛、技术研讨会和专题培训会等活动,厦门市提升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推动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市通过政策、技术、产业、人才多维度协同发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且可复制的智能建造发展路径。(记者 朱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