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据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公布的最新信息,截至9月28日,深圳住房公积金归集额突破1万亿元。自2010年12月启动以来,这座年轻的城市用不到15年时间,住房公积金完成了从零到万亿的跨越,累计为逾2000万职工建立起住房保障账户。
据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公布的最新信息,截至9月28日,深圳住房公积金归集额突破1万亿元。自2010年12月启动以来,这座年轻的城市用不到15年时间,住房公积金完成了从零到万亿的跨越,累计为逾2000万职工建立起住房保障账户。
开户职工突破2000万
深圳公积金制度起步于2010年。2011年,首年归集额仅218亿元;2017年,累计突破2000亿元;2021年达5500亿元;2024年突破9000亿元;2025年9月,正式跨越万亿大关。15年间,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背后是制度覆盖面的持续扩大。
“愿缴能缴”成为制度扩面的核心原则。在深圳,户籍与非户籍职工均可缴存公积金,并将外籍人士、港澳台居民等群体相继纳入保障。2021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公积金制度试点,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家政人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得以自愿缴存,目前已有约12万灵活就业人员加入。截至目前,全市公积金开户单位超60万家,开户职工突破2000万。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创设了利息补贴制度。对缴存满一年且未使用贷款的职工,销户提取时可获额外利息补贴,最高可达利息总额的20%。截至2025年9月底,累计补贴利息4.6亿元。
人人可提应贷尽贷
深圳提取政策坚持“人人可提”。职工在购房、还贷、租房等场景均可提取使用。特别是在租房方面,深圳大幅提高额度、放宽条件,推出“按月委托提取”“租金直付”等服务。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租房提取额超2600亿元,惠及职工超1000万人,金额与占比均居全国首位。据统计,全市公积金提取总额达6000亿元,其中住房消费类提取占比超87%。
贷款政策则坚持“应贷尽贷”。深圳率先推出家庭代际扶持机制,父母与子女可互用公积金余额支持贷款。针对首套住房、多孩家庭等群体,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最高贷款额度达231万元,居全国第一。同时,“商转公”贷款、“顺位抵押”“带押过户”“冲还贷”等服务陆续推出,有效降低职工购房成本。截至2025年9月底,已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超53万笔、3800多亿元,支持购房面积约5100万平方米。
“一网通办”成标配
万亿归集背后,是深圳公积金中心以数字化转型重塑服务体系的持续努力。
公积金业务“一网通办”成为标配。目前,深圳已建成集网站、微信小程序、APP、支付宝、自助终端于一体的服务平台,47个事项中44个实现全流程网办,41个实现“秒批”,线上化率达98%以上。“跨省通办”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异地业务难题迎刃而解。
智慧服务持续升级。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起智能风控与自动审批模型。数字人民币与“智能合约”技术应用于提取业务,实现灵活就业人员提取“先到账、再核查”。全国首个政务服务大模型“深小i”上线公积金服务,退休提取、信息查询等高频业务实现“边聊边办”。
“房屋交易+公积金提取”实现联办
2021年,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接全市房屋交易管理职能,成为全国唯一兼具公积金与房屋交易管理职能的机构。
2022年底,联合税务、产权登记部门在全国率先搭建房屋交易、税费缴纳与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业务“零次跑动”。在此基础上,首创“房屋交易+公积金提取”联办模式,系统自动抓取数据,职工一键确认即可完成提取。
2024年,推出二手房跨行“带押过户”资金免费托管服务,破解“赎楼”成本高、风险大等痛点。打造“i深房”掌上平台,提供房源展示、政策咨询与交易服务,有效提升购房效率。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万亿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接下来将继续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托起更多人的安居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