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这要是骑电动车的人没看见,后果不堪设想!”10月27日下午,新洲区汪集街道陈墩路口与问津大道交会处附近,一处辅道路面的井盖出现破损,残损的边缘暴露在外,形成安全隐患。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梅学文 蒋昕怡 蔡志萍)“这要是骑电动车的人没看见,后果不堪设想!”10月27日下午,新洲区汪集街道陈墩路口与问津大道交会处附近,一处辅道路面的井盖出现破损,残损的边缘暴露在外,形成安全隐患。

当时正值傍晚,光线逐渐变暗,破损井盖不易被发现。刚下班的汪集街城管办主任夏锦平路过此处,迅速做出反应:他先在现场设置简易警示标识,并引导非机动车绕行,随后通知城管执法人员到场加强警示,同时向新洲区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上报情况,明确告知具体点位及隐患状况。

由于夜间视线不佳,交通安全风险上升,夏锦平进一步联系公路局,建议采取“先封闭后修复”的应急措施。经多次沟通,公路局工作人员随即赶往现场处置。当晚该路段实行临时封闭,有效避免了事故发生。

第二天上午,夏锦平持续关注整改进度,积极对接维修材料与施工安排,直至新的井盖完成更换、道路恢复正常通行。“看到路通了、人安全了,就安心了。”他表示。

类似这样的应急处理,在夏锦平的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此前在雨季巡查期间,他还曾带领队员及时疏通被落叶堵塞的排水口,缓解路面积水问题。有同事反馈,“他习惯跟进到底,不解决问题不放手”。
从深夜守护破损井盖,到日常解决民生小事,夏锦平始终把“群众安危”放在首位,用一次次“放不下心”的坚持,把基层城管的责任与温度,落到了街头巷尾的每一个细节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