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近日,在东西湖区吴家山街六顺路经营了12年副食店的王女士,望着店门前焕然一新的街道,脸上满是笑意。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汪玉平 陈洋 刘文婷)“以前门口路破,人车挤作一团,现在铺上沥青路,环境变好了,看着也敞亮了!”近日,在东西湖区吴家山街六顺路经营了12年副食店的王女士,望着店门前焕然一新的街道,脸上满是笑意。这条曾经让居民摇头叹息的“蜘蛛网街”,如今已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民心路”。
六顺路的蜕变,没有大拆大建,是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紧扣为民办实事宗旨,以“三微”工作法——“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为抓手,全要素精准改造发力,推进东西湖区城市环境综合改造提升的一个生动注脚。
微规划:听民声定方案,分段施工解民忧
“路一挖,生意咋做?”改造消息刚传开,商户们的担忧不绝于耳。这条建于上世纪的老街,连接居民区和恒春里菜市场,早晚高峰人流量特别大,却长期饱受人行道被占、空中管线杂乱、路面坑洼积水、车辆乱停放等各种环境问题的困扰。
面对居民顾虑,东西湖城管没有简单“拍板定案”,而是将“问需于民”放在首位。工作人员与社区一道,反复走访沿街商户和居民,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甚至跟着居民重走买菜路线,将大家关心的施工周期、噪音控制和改造效果等问题一一记录在案。
记者从区城管局了解到,最初为了找对思路,调研团队还专程前往江汉区、武昌区“取经”,并借鉴江汉区北湖社区“不大拆大建、重细节优化”的经验,最终敲定“分段施工”方案:每100米为一段,完工一段再动下一段;避开早上6-8点的菜场高峰,9点后进场施工;在施工路段设置临时非机动车停放区,安排专人引导。
“除了铺沥青、增车位、理管线、修盲道,我们还会对沿线城市家具进行美化升级。”区城管局市政公用服务中心主任戚杰锋介绍。当工作人员把细化方案一条条讲给商户们听时,大家悬着的心才渐渐放了下来。
微改造:从脚下到头顶,全要素改造精提升
今年7月6日,六顺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东西湖区服投集团临空港市政环卫公司全程参与施工管理,确保改造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地面改造率先展开。使用了三十年的旧地砖松动翘起,雨天一走就溅泥水。施工队先用小型破碎机把旧地砖凿下,然后下挖埋好雨污管线,再浇筑夯实35厘米厚的混凝土。“这里的横向坡度控制在1.2%,比设计要求略高,这样雨水排得更快,商户门口才不会积水。”市政环卫公司项目经理冷程才现场解说。
4700平方米旧地砖全部拆除后,施工队铺上彩色沥青——人行道黑色、非机动车道酞青蓝,两种颜色通过白色标线清晰分隔。紧挨着白色标线的是亮黄色盲道,在施工中摒弃传统砖材,创新采用无机高强聚合材料,现浇即用,有效减少施工对行人的影响,实现降本增效。此外,针对沿街商户门前自建台子高低不一、材料杂乱问题,采用花岗岩砖统一铺成1.2米宽的台面,与沥青路面无缝对接,更平整美观了。
地面改造的同时,“头顶上的革命”同步推进。沿街2000余米纵横交错的架空管线重新规整绑扎,800余米管线埋入地下,“空中蜘蛛网”得到明显改善。
改造中的暖心细节随处可见:菜市场入口新增设无障碍坡道,便于老年人通行;新增设500个非机动车位和319个阻车桩,规范了车辆的停放;设置10处果皮箱,还在公交站旁新增4处环卫工具椅,既可存放环卫工具,也方便候车行人休息;此外,还为沿街商铺统一安装了72个空调栅栏;就连路边变电箱也披上彩绘,与老街区氛围相得益彰。
据了解,最让居民惊喜的还是自来水管道更新。施工队趁道路改造期间,将沿线350米老化管道全部更换为新PE管。“现在水流量大多了,再不用等半天接满一盆水!”恒春里小区刘阿姨欣喜地说。
微治理:多部门联动,长效管理护新颜
改造启动后,新挑战接踵而来:错综复杂的架空管线、商户出店经营、车辆违停影响施工......
吴家山街道主动担当“现场管家”,提前清理施工区域杂物,为施工腾出空间,并全程协调电力、通信等单位规范捆扎管线,同时联合社区上门沟通,争取居民理解支持。
针对机动车违停,区交通大队制定专门疏导方案,每天安排警力巡逻,及时清理拖移违停车辆,在施工路段设置临时引导标识,确保居民出行和施工两不误。
区城管局将“办公室”搬到现场,服投公司派驻专人驻守,与城管人员一同查看进度。从阻车桩设置到工具椅安装,从沥青平整度到非机动车道划线,乃至变电箱彩绘图案,每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发现问题当场整改。
9月底,六顺路改造顺利完工。“现在铺了沥青,安了阻车桩,机动车上不来了!早上买菜,晚上遛弯,再也不溅水了!”扬子江长青西村张奶奶每天去恒春里菜场买菜,对这里的变化感慨万千。
商户态度也发生180度转变。副食店王女士欣喜发现:“改造后环境好了,顾客更多了!”快餐店李师傅也笑着说:“门口整洁宽敞,生意更红火了。”
路修好,更要管得好。戚杰锋表示,下一步将联合街道、社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安排专人常态化巡查市政设施,定期与商户沟通,引导大家养成规范经营、文明停放的好习惯,通过长效守护,让六顺路的“新颜”永驻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