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走进鄂州市博兴居人才公寓,智能门锁、无线网络、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临街商业与江滩公园的“生活+休闲”双场景,让青年人才既能感受“下楼即繁华”的烟火气,又能享受“推窗见江景”的诗意栖居。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孟 王燕萍 通讯员 陈梦娴)长江之滨,西山脚下,一座名为博兴居的人才公寓正悄然改变着青年人才的安居图景。这里曾是空置率高的棚改项目旧址,如今却以每平方米5元的租金、拎包入住的便利和24小时贴心服务,成为荆楚青年追逐梦想的起点。
走进鄂州市博兴居人才公寓,智能门锁、无线网络、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临街商业与江滩公园的“生活+休闲”双场景,让青年人才既能感受“下楼即繁华”的烟火气,又能享受“推窗见江景”的诗意栖居。
以需定筹 盘活闲置资产
博兴居的蝶变,正是鄂州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以下简称“鄂州市住新局”)落实“十大民生项目”战略的生动缩影。2025年,鄂州市住新以“以需定筹”为原则,通过“新建+改建”、“国企主导+多元参与”的创新模式,成功筹集保障性住房1658套,其中保租房1482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76套,完成率100%。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鄂州市住新局对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的精心设计与创新实践。
在政策支持层面,鄂州市住新局创新性地推出了“人才码”数字化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依托鄂州市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为青年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青年人才只需扫描小程序,即可完成驿站申请、人才公寓配租、购房补贴申领等事项,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
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鄂州将人才细分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企业引进人才、高校毕业生人才、事业单位人才5个类别,并推出差异化政策红利:1-3类人才可享受人才公寓免租3年,4-5类人才享受半价租赁,全日制大专毕业生最高可享4万元购房补贴,高层次人才可享5折购房优惠抵扣120万元。
鄂州市住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坚持“以需定筹”原则,持续优化区域结构,确保房源供给与城市发展需求精准匹配。这一理念在博兴居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博兴居项目正是由棚改项目旧址改建而来,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满足了人才安居需求,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此外,鄂州市住新局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公众号运营、融媒平台发布”和“线下社区宣传、产业园区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截至目前,已投入使用的葛店经开区330套保租房已经分配入住322户,分配入住率高达97%。
共生共荣 人才与城市的美好未来
在博兴居人才公寓,记者还见到了鄂州市首个人才客厅。由博兴居1栋101、102两个房间改建而来,面积约为200平方米,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社交于一体的人才交流会客厅。走进客厅,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咖啡香,小商超、书吧、咖啡吧、台球室、健身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正热情地接待着进出的人们。
“家电齐全,拎包就能住,小区对面就是博物馆和沿江大道。”从武汉考入鄂州区政府的梁靖琪,入住91平方米的两居室后感慨道。她表示,鄂州的人才政策不仅解决了她的住房问题,更让她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和诚意。来自山城重庆的朱智斌现在鄂州职业大学航空学院任教师,因博兴居“租金低、设施新”的优势,计划在鄂州市定居。
鄂州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既然把人才引来了,我们就要留得住。”这一理念贯穿于鄂州市人才工作的始终。在博兴居的每栋楼前,都设有“人才服务站”,由专人负责政策咨询、入住手续办理等工作。鄂州市住新局还建立了“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每一名入住人才配备专属服务人员,提供从入住到落户的全流程服务。这一做法,将政府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服务”,大大提升了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记者走访博兴居时,正值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博兴居的居民们在江滩公园散步、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位刚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入职鄂州某科技公司的年轻人说:“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家,更找到了未来。”
“人到鄂州就是才,才在鄂州必有为。”随着花湖机场和武汉新城两大战略机遇叠加,鄂州正以“双轮驱动”加速崛起。在这里,人才公寓不仅是冰冷的钢筋水泥,更是承载希望的港湾;“人才码”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连接城市与人才的桥梁。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梦想与现实交相辉映。博兴居的故事,只是鄂州“十大民生项目”中的一抹亮色,但它彰显的,是一个城市对人才的尊重与珍视,对未来的信心与担当,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选择在鄂州扎根,这座城市的未来,正因青年人才的汇聚而愈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