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建设网讯? ? (记者严寒冬)? ? 4月26日,住建部办公厅下发《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住建厅,直辖市住建(管)委,负责组织推荐本地区有关单位申报科技项目,省级住建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推荐科技示范工程类项目申报。项目申报至5月22日止。
?
?

?
《通知》规定了科技项目申报类型:
?
分软科学研究、科研开发、科技示范工程、国际科技合作、重大科技攻关与能力建设等5类。
?
软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与能力建设类项目按选题申报,要求申报项目题目与选题题目基本一致;科研开发、科技示范工程、国际科技合作类项目按申报方向申报,要求申报项目研究内容在申报方向范围内。
?
《通知》明确了科技项目选题和申报方向:
?
软科学研究类项目。选题包括房地产业和住房保障、城乡建设管理、建筑业转型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体制机制和理论研究等。
?
科研开发类项目。申报方向包括支撑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绿色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高品质的绿色建筑、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治理和绿色生活等的技术供给。
?
科技示范工程类项目。申报方向包括城镇人居环境改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字博物馆建设、传统村落?;だ?、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面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市政公用设施等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重点试点、示范工程和地方挖掘、提炼的工程实践案例。项目所应用的技术为国内领先或优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能形成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或有代表性的样板工程。
?
国际科技合作类项目。申报方向包括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开展与拥有相关领域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同行的合作,包括政策、法规、技术和标准比较研究及能力建设、综合示范等。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不再重复申报其他类型项目。
?
重大科技攻关与能力建设类项目。选题包括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社区建设和城市治理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废弃物协同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应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重点工作设置科研任务,统筹项目、资金、科技人才、基地等科技要素,并提出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
《通知》还就申报资格、申报要求、申报方式、申报程序、申报时间作出了明确规定:
?
申报资格:申报单位应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且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实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跨地区、跨行业等方式联合申报??萍际痉豆こ滔钅恳话阌τ山ㄉ杌蚩⒌ノ磺M飞瓯?,或经建设或开发单位同意后,由参与工程的其他关联单位申报。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要有与国外合作机构的合作协议,且协议双方应为独立法人,单纯的商业合作项目不纳入本次申报范围。
?
申报单位应在所申报的项目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科研实力,不得挂名申报。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人员,并在项目结题前在职。
?
2019年被取消项目资格的承担单位,暂停本年度申报科技计划的资格。
?
申报要求:软科学研究类、重大科技攻关与能力建设类项目按选题申报,每个选题原则上支持1个项目立项。科研开发类项目、科技示范工程类项目、国际科技合作类项目按照申报方向申报,突出创新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示范性和推广价值,不支持申报方向以外的项目。申报单位应拥有相关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承诺申报材料内容真实、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内容。项目实施期一般不超过3年,项目研发经费和示范工作经费由申报单位自筹。
?
申报方式:项目申报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管理系统进行。项目申报单位登录管理系统注册、填报项目信息。已注册填报过科技项目信息的单位,无需重新注册,仍按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
申报程序:申报单位在线填写申报材料,提交后由推荐单位在线审核。审核通过的项目,由申报单位在线打印申报书(带有条码)及附件(全部材料1式1份),报送推荐单位。各推荐单位将推荐函、汇总后的项目清单,连同加盖公章的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报住建部标准定额司。
?
申报时间:管理系统受理项目申报时间自2020年4月22日至5月22日止。
?
附:
?
软科学研究类项目选题
?
一、房地产业和住房保障
?
1.城市住房发展规划和编制要点研究。
?
2.房地产管理法规修订研究。
?
3.完善国家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制度研究(重点探索研究政策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规范标准、支持政策和运行机制)。
?
4.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和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
5.租赁住房建设、运营标准和机制研究。
?
6.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和风险防范研究。
?
7.居民部门住宅负债和风险研究。
?
8.房地产企业负债构成和风险防范研究。
?
9.物业管理制度改革和物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
10.基于5G技术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研究。
?
二、城乡建设管理
?
1.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研究。
?
2.城市建设的法制化体系研究。
?
3.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4.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为指导的城乡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模式与方法研究。
?
5.绿色城市建设模式研究。
?
6.城市管理体系化建设研究。
?
7.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
8.完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机制研究。
?
9.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典型案例、政策措施、制度体系研究。
?
10.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多元化融资模式研究。
?
11.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和应用的相关制度、政策和激励机制研究。
?
12.城市水系统规划建设理论和方法研究。
?
13.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机制研究。
?
14.城市节水体系研究。
?
15.历史文化名城?;び氪刑逑迪喙卣呋蒲芯?。
?
16.国家历史风景名胜资源价值与评价标准研究。
?
17.中华园林之美的评价标准研究。
?
三、建筑业转型发展
?
1.绿色建筑政策体系研究。
?
2.建筑节能发展模式研究。
?
3.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应链及协调模数优化研究。
?
4.房屋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
5.工程设计易建造性评价研究。
?
6.绿色建造产业链研究。
?
7.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研究。
?
8.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标准规范体系研究。
?
9.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研究。
?
10.传统建筑技艺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11.中国传统园林技艺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12.建筑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研究。
?
科研开发类项目重点支持方向
?
一、支撑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
?
包括安全韧性城市管理技术、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技术、城市体检评估技术,全龄友好城市和完整社区建设运行技术体系;城市更新改造示范性技术方法(含老厂区老厂房、老旧城区、历史街区、商业街/区、城市公共空间、涉老场所等)、城镇老旧小区绿色更新改造和功能提升关键性技术集成;城市多、高层既有住宅排水、排风系统防疫功能提升技术与工程改造示范;地下空间拓展与加固改造关键技术,新开发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技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体系动态监管平台建设技术。
?
二、支撑绿色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和方法;适于不同区域化新型农村建设的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既有农房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装备、适应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关键技术、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模式、乡村能源供给及利用技术体系;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だ?,乡村风貌塑造政策与技术体系,传统村落白蚁防治政策与技术体系。
?
三、支撑高品质的绿色建筑
?
绿色建筑品质和性能提升技术、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住房设施、设备体系的健康性能保障技术;超低能耗、零能耗建筑与零碳社区关键技术、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和控制技术;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建筑用能系统运行监测评估技术,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用户侧能效提升关键技术,外墙保温系统可靠度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四、支撑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
?
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安全评估与智能修复技术;城市公共设施韧性扩展技术和快速建造(改造)技术;城市道路空间建设全要素规划设计技术、城市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和关键技术、智能停车及自动代客泊车技术体系,轨道交通工程穿越复杂条件风险监控及智能建造体系、国家绿道网络体系、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技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更新提升技术;城市水系统功能提升技术、智慧水务建设标准体系和关键技术;不同气候带及地理分区的典型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水系统集成技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供排水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技术。
?
五、支撑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
建筑标准化设计体系,极端恶劣环境下复杂土木工程关键技术,建(构)筑物安全智能监测技术;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绿色装配式成套快装产品体系、智能制造及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钢结构住宅系统集成创新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钢结构建筑上下游产业链标准化模数化研究;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体系研究、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数据接入、轻量化和数据信息安全技术;新型模板体系及填充墙体材料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和纳米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海沙和沙漠沙等建材高效处理技术、高性能耐火和耐蚀钢材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溴环十二烷”替代类阻燃剂在保温材料中的应用;工程建设机械和施工智能装备(设备)开发。
?
六、支撑城市治理和绿色生活
?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评价技术;城市基层治理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支撑技术;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标准体系研究、基于CIM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梳理及体系构建技术。城镇绿色清洁能源供应系统与保障;城市高效节水技术与产品;城市供水系统全过程安全保障和高质量供水技术及装备;再生水安全利用保障技术;垃圾分类技术体系、厨余垃圾预处理及生物处理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