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张科其)近日,宜昌市城管委固废中心向先华获评2022年度“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
春风如约而至,温暖着每一个角落,今年50岁的向先华是市城管委固废中心孙家湾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一名重型机械操作手。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城管环卫战线工作,在艰苦的垃圾填埋处理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日复一日,他带领填埋场的同事们“5+2,白+黑”,冬战严寒、夏斗酷暑,在常人几乎无法想像的特殊工作环境下累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540余万吨!为宜昌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是爱岗敬业“排头兵”。对待重型机械,从加注黄油、清理推土机履带上缠绕的垃圾牵挂物等点滴小事做起,向先华一丝不苟。对待填埋处理作业,无论是作业区规划、还是作业推进方向、垃圾运输车进出场秩序,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填埋场揭、盖膜质量、除臭设施运行等,他查无遗漏。对于垃圾运输车陷车、进场垃圾量日益增加等突发情况处置,他应对得当。为确保垃圾填埋处理不断档,他经常利用午休、下班后及休息日等垃圾进场低峰时段,独自一人加班加点修筑作业平台及道路确保填埋作业正常运行,每年有多少个休息日“泡”在垃圾填埋场他早已记不清了。
他是防汛应急“急先锋”。填埋场每年都面临形式严峻的防汛重任。6-9月主汛期,向先华总是主动带头承担防汛应急值守重任。天晴,他带领同事们抓紧填埋作业,巡视场内观测井、截洪沟、调节池等关键部位,场区30多条泵线运行工况他都一一检查到位;遇到故障及隐患,他马上现场召集人手、制定方案、跟踪落实整改。下雨,他就一直“钉”在填埋作业现场,反复查勘各关键部位,手持对讲机指挥协调一刻也不曾停歇;调节池、雨水收集围堰内膜上水告急,他迅速组织人员抽排膜上水。导排沟、截洪沟堵塞,他就毫不犹豫跳进沟里,手脚并用将树枝、石块等清理出来,确保雨污分流系统正常运行。雨中的填埋场异常湿滑,行进在光滑的覆盖膜上摔倒更是家常便饭,摔倒了他却总是强撑着爬起来继续往下一个点赶。
他是技改创新“先行者”。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向先华不断学习、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填埋作业方法,从填埋单元作业方向选择、雨季道路维护、作业高峰期人员及设备调配等各个维度统筹协调一应俱全,经过实践应用有效提升了垃圾填埋场精细化管理水平。当他看到临时进场道路铺路砖渣被废弃,感到十分可惜。于是大胆提出将临时进场道路废弃砖渣挖出,循环运用到新作业平台及道路上,该项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填埋库容使用率,每年还能节约作业经费数十万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项创新应用有效缓解了因疫情封路造成的砖渣供应难题。
30年来,向先华执着地坚守在城市垃圾处理作业终端,守护着城市环境及人民群众的健康无怨无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自己的青春热血,谱写着一名城管人的韧性、坚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