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万承权 胡采棣 万靖瑶)近日,笔者从襄阳市城管局获悉,在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评中,??迪氐谝患径瓤己说谝幻?,二季度第三名,在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地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迪兀渭巧;な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农村垃圾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
四员合一:山水有了保育员
6月10日清晨,天刚放亮,家住??迪毓赏逭蚨么逅淖榈闹艹憷肟?,沿着乡间小道,挨家挨户地清运生活垃圾。结束一上午的辛勤劳作,回家午休片刻,他又拿起草帽,到分管的林地、公路和河流片区,进行“巡逻”。
“2017年开始,我就是村里的护林员,负责片区内近7000亩林地的防火和管护,但每月工资只有300多元,我必须分出一大半的精力用来照顾家里的田地,才能维持生活。去年11月,村里实行‘四员合一(将农村垃圾治理员、河道巡查员、农村公路保洁员、森林管护员进行整合,设置生态环境管护员)’,我由只管林地变成了林、河、路、垃圾都管,负责区域减少到4000亩,工资却是原来的三倍多,虽然忙了许多,却更有干劲?!敝艹怠?br />
“实行‘四员合一’后,全村生态环境管护划分为7个片区,原本总数20多人的队伍精简三分之二,工作人员待遇大幅提升,稳定性和工作效率有效加强,相关费用却略有减少?!贝甯刹可写夯担酥?,“四员合一”更解决了农村垃圾治理责任划分不明的问题,一堆垃圾由村边倒至路边,由路边翻到山脚,由山脚推入河流的“踢皮球”现象不再发生,绿水青山有了负责尽责的“专职保育员”,生态治理?;び辛饲坑辛Φ谋U?。
“我家住在邓家场水坝附近,之前由于各方推诿,监管不力,水坝前经常堆满了生活垃圾,恶臭难闻。自从有了生态环境管护员,河边垃圾有人管、有人清,再没人敢违规倾倒,困扰我们多年的老问题得到解决。相信有了他们,未来必定山更青水更绿。”该村一组村民李世发说。
分类处理:变废为宝解难题
在??迪氐贳胝蚬Т灞收呖吹?,刷黑的公路穿过整洁干净的村庄,路边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一黄一绿两个垃圾桶,生活垃圾按照干湿分类,装袋放入对应的桶内。
据了解,2019年,该村出台并推行了生活垃圾分类及有偿清运工作制度,村集体投资15万元购置了垃圾清运车、垃圾桶等设备,引导村民将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不可回收垃圾按干湿分类投放入桶,每7天组织清运车入户回收和清运垃圾。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直接决定着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除了强化村民卫生意识和专职管护队伍建设,我们村着重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意识,既有效减排,又变废为宝,争取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惫Т宓持Р渴榧俏夤饷鹘樯?,通过垃圾分类,锅厂村垃圾减量减排90%以上,垃圾排放量由每日2吨降至每周不足1吨,同时通过回收、变卖可回收垃圾,户月均增收约30元。
除了让可回收垃圾在村民手中实现“价值”,该县更注重如何让分类后的垃圾变废为宝。
在店垭镇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工人正将转运车上的废旧泡沫卸下,投入泡沫化坨机,经过熔炼的泡沫浆缓缓流入梯形模具,继而冷却为纯度更高、不占空间的工业生产原料。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经过这道工序,原料售价直接由0.5元/斤,增至3元/斤。
据了解,在??迪兀裾庋目稍偕试椿厥绽弥行墓步ǔ?2座,年经济效益均在百万元以上。
“今年,??迪亟度?.2亿元用于完善收转处体系建设,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其中投资4000余万元,补齐环卫基础设施短板,依托进一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链条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深入,切实促进青山常青、绿水常绿,为建设精致典雅的绿色???,贡献力量?!备孟爻枪懿棵鸥涸鹑吮硎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