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加快排水建设。完成大涧沟泵站、十涧湖泵站、龙湖泵站等7个工程,泵站排涝设施已投入使用。按3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建设排水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城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实施城区易涝点整治工程,对淮舜北路、学院北路、淮建路、朝阳中路、人民北路、卧龙山路等11条道路16个主要积水点进行整治,内容包括铺设排水支管、开挖临时排水通道、增加入水井等,加快推进卧龙山路、淮凤路、林场路等排水管网建设,集中消纳道路及部分周边地块雨水径流。
?
二是整治黑臭水体。实施控源截污。结合水系两侧排污口整治,新增截污干管23.8公里(含2.5公里小区出户管);新建东、西部城区污水提升泵站(石姚湾、4#、5#污水泵站),铺设115公里污水管网,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建立完善的污水截流与收集系统,加快建设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确保污水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实施水系排涝整治。实施开挖明渠、埋设箱涵等工程建设内容,对水体进行综合治理,增强排水能力;对水体进行清淤疏浚,加强垃圾清运处理,快速改善水质。实施生态修复。对水系边坡进行自然护堤改造,修复水体生态系统。四是入湖口整治。对龙湖、十涧湖、大涧沟、曹岭湖等湖泊入湖口进行治理,降低污染排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
三是注重调蓄积水。委托中国市政华北院编制完成《淮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16—2030》规划成果,突出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方向确保水安全。加快推进海绵型项目建设。在城市道路和广场项目上,全面采用透水性铺装;在公园和绿地项目上,增设水体滞留和净化措施,加强雨水调蓄功能;在建筑与小区项目上,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和节水型设计,设置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加强径流控制,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