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5月3日电(记者李双溪)“布谷鸟一叫就该种地了!这鸟最知道节气了?!奔质≌蜿阆啬衩晒抛逑缑滋宕迕衤硌逅?,每到春耕前后,也是候鸟们飞回村里的时节。白鹤、苍鹭、大雁等上百种鸟类在村子周围盘桓飞舞,鸟鸣声此起彼伏。世世代代与鸟为邻,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小村庄,“生态文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祖辈们传下来的准则。
?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镇赉县,处在候鸟迁徙的通道上,春秋两季都有超过上百种水鸟在此栖息,逗留时间长达150多天。区内的米太村,建村时间远早于?;で?,也就成了迎来送往飞鸟的前哨。
?
村里80多岁的蒙古族老“伊吉”(奶奶)赵金凤回忆,早些时候,村头一片榆树林遮天蔽日,周围水草丰茂,百鸟翩跹。后来村屯开发,开荒种地,只剩下一些不成才的榆树围在村子附近,鸟类也飞走了很多。
?
1981年,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建立,限制农业耕作,?;な亍C滋寰凸婊诒;で凇1;で难不ぴ被峋5酱謇锲辗ǎつ癜?。
?
村民齐桂艳记得,?;で⒑?,水鸟渐多,春耕时,村民尽量不惊扰水鸟。秋天,上千只白鹤飞临村口,齐桂艳把猪赶进湿地,拱出的藨草根茎是白鹤的美食,村民称之为“猪拱豆”,白鹤就跟在猪后捡食。
?
近年来,随着吉林省实施河湖连通工程,莫莫格湿地的水域面积扩大15%以上?!扒髦麴汀辈辉偈且痪浔扔?,而是真实情景。今年,成群的白鹤栖息在村口,“两白一黄,那是一家三口?!闭越鸱镏缸旁洞Φ娜话缀捉樯?,就像在说家长里短。
?
面对纷至沓来的观光者,当地的民宿和餐饮业呼之欲出,但是很多村民并不急于发展旅游,他们担心游客们没准备好与这些“邻居”相处。每当看到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地拍摄,村民们会提醒他们“轻点动静”。
?
“救鸟”在村子里不算稀罕事。去年5月,马彦妻子捡了几枚鸟蛋回家,马彦看完后让快送回去,原来在自家砖堆里,一只戴胜筑巢产蛋。几天后,孵出9只雏鸟。马彦每天都会去看,眼见着雏鸟从嗷嗷待哺,到羽翼丰满,一个月后,远走高飞,像送走了外出打工的孩子。
?
正是在莫莫格?;で氪迕竦墓餐鼗は?,10多年来,白鹤的数量明显增加。白鹤是我国Ⅰ级重点?;ざ铮蜃苁坏?000只,过去有三条迁徙通道,分别在中国、印度和伊朗越冬,但现在只剩下鄱阳湖到西伯利亚一条通道。莫莫格湿地就是迁徙路上的必经之地。2007年,镇赉县观测到的白鹤数量是1200多只,到2012年已达到3800多只。白鹤的分布区域也逐渐扩大,从过去上千只挤在一个泡泽里觅食,变为星散而居。
?
“几千只白鹤挤在一个泡泽里觅食,一旦有人为投毒或疫情发生,将危及整个种群?!敝泄吧锉;ば峥蒲Э疾煳被嵛迸岁申潘担胺稚⑵芟⑺得魇屎习缀咨畹幕肪痴谥鸾ダ┐??!?/div>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