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3小时400元不限次数电话_寻花楼楼凤兼职论坛,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大学生空降平台

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政研观察|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城市空间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5-08-18 15:28 来源:中国建设报

核心摘要: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空间维度上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空间维度上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和平发展的现代化。现代化人民城市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二者在目标导向与实施路径上呈现出高度的内在统一性。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城市筑牢承载根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7%,超9.4亿人在城镇生产生活,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但仍有大量人口向城镇集聚,这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出了系统性考验。筑牢城市承载根基,需从空间结构优化与治理能力提升两方面着力。在空间结构优化上,一方面,优化超特大城市的空间结构,通过疏解非核心功能等方式,缓解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资源紧张;另一方面,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实现人口与产业、生态在空间上的均衡布局。在治理能力提升上,要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精细化治理体系,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超大规模人口既能共享发展机遇,又能获得稳稳的安全感。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城市厚植民生底色。近年来,各地积极稳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2019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推动城中村“蝶变”与危旧住房拆除重建,让数百万家庭从“忧居”到“优居”。同时,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通过政策引导让优质公共服务向薄弱区域延伸,牢牢兜住民生底线,让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汇集成人民群众点滴幸福感、获得感。比如,新近出台的《住房租赁条例》明确,住房租赁合同连续履行达到规定期限后,承租人可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让新市民、青年人平等享有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城市涵养文明气质。城市既是物质财富的聚集地,更是精神文明的“孕育场”,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缺一不可。在物质层面,各地通过完善历史文化?;ご刑逑担岳方智?、历史建筑实施“微更新”,在保留城市肌理记忆的同时,又赋予其现代生活功能;在精神层面,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通过文明公约、社区议事会等载体,引导摒弃侵占公共空间、高空抛物等不文明行为,让崇德向善成为城市的“精神坐标”。同时,通过增建公共文化设施持续强化城市软实力,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将优秀文化融入城市血脉,使市民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受到更丰富的精神滋养,实现“物的全面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城市践行生态理念。城市作为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的核心区域,是人与自然互动的关键场域。在城市设计层面,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动职住平衡、减少碳排放,让城市功能布局本身成为低碳发展的隐形推手。在城市建设层面,推广绿色建材、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新材料新技术,推动建筑低碳转型,降低能耗。在城市治理层面,针对城市“代谢”产生的废弃物,构建生活垃圾从前端投放到末端处置的“全链条”处理体系,同时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多措并举,让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城市激活协同动能。在空间布局上,通过构建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让城市发展从“单打独斗”转向“携手共进”,形成梯度发展、各展所长的空间格局。在动能激活上,一方面,精心培育城市创新生态,聚焦新质生产力,让城市成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策源地和试验??;另一方面,以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发展动能,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大循环中的节点作用和国际循环中的枢纽功能。这种协同联动的发展模式,本质上是和平发展道路在城市维度的具象实践,不追求单一城市的“一枝独秀”,而致力于全域发展的“春色满园”。

 

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设实践不仅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生动诠释,更以一项项具体而微的发展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提供着坚实支撑与鲜活样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赵 燊)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