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3小时400元不限次数电话_寻花楼楼凤兼职论坛,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大学生空降平台

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共同繁荣 下好城乡“一盘棋”

发布时间:2024-12-25 08: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作出一系列部署,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作出一系列部署,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国有14亿多人口,9亿多在城镇,近5亿在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就是在理顺“城”的同时,统筹好“乡”这一头。

 

成绩有目共睹。城市在更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据统计,近10年累计1.65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截至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2012年末提高13.06个百分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各地推出一项项措施,旨在以更均等的服务、更完善的保障让农业转移人口“留得住”“融得进”。

 

城市敞开大门,乡村建设也是日新月异。目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通5G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0%,“村BA”“村超”“村咖”等文旅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其实,现代化越往前走、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越喜欢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越来越多的乡村已变身城市“后花园”。在不少东部发达地区,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双向奔赴,乡村已成为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热土。

 

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将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拉动万亿规模新增投资需求。不过也要看到,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要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确保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等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一直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农业大国优势,在工业和农产品生产、农村和城市土地供给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价格“剪刀差”。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体现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在关键处落子,破除制度性壁垒,促进更多发展要素、服务下乡。

 

例如,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畅通城乡之间的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双向流动;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要壮大县域经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要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坚决守牢农村土地改革的底线,不能损害农民利益;要顺应人口变化趋势,在乡村规划建设中进一步增强前瞻性,既提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度和便利性,又避免资源闲置浪费。

 

现代化建设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明确的“时间表”,意味着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下好统筹发展“一盘棋”,城乡并肩前行,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