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人工巡检每天巡检距离5公里,需要配备多个巡检工人,效率较低,还容易出现错误?!毕喙馗涸鹑吮硎?,“现在发现问题都是立刻上报,巡检效率提高了近50%?!?/div>
目前,机器人已经“包揽”该地下综合管廊内各类报警指示灯、灭火器、环境监测设施、水泵风机运行状态、照明、渗水情况等巡检内容。利用机器人巡检,巡检数据将自动记录、分析、应用,后期还可以进行自动派单,效率进一步提高。“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巡检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漏巡、少巡和错巡的情况?!?/div>
?
同时,成都市IT大道处的地下综合管廊也有了“智慧管家”。在管廊内部,每公里设置有500余个监测设备,环境与设备监控、安全防范、火灾自动报警等系统发现氧气、温度、湿度、硫化氢、甲烷、液位等环境参数超标时,就会立即报警。系统也能自动记录报警的具体时间和位置,联动防火分区和监控中心的声光警报器,自动启动风机、水泵等设备,喷洒灭火粉,开启照明等装置,并在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平台弹出报警位置的视频画面,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相关情况。
?
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的加快,管廊管理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据了解,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管理体系由市级管理平台和多个分控中心构成,正在推动构建全域监督管理和片区运维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
浙江省海宁市
【亮点】
?
浙江省海宁市地下管线综合管控在线数字化平台依托“一朵云”、建设“一个库”、绘就“一张图”、打造“一条链”、开发“一个工具箱”,同时深化“X个应用场景”搭建,建好“数字驾驶舱”。
?
海宁市的地下管线分类多、数量大、范围广,涉及排水管线、燃气管线和通信管线等多个主体。由于管线数据更新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地下管线家底不明,施工破坏事故时有发生。
?
“像我们这样的老小区,今天进行燃气改造,明天实施雨污分流,隔一段时间就要开挖道路?!笔忻裾糯蟛?,家门口的道路隔三岔五被“开膛破肚”,张大伯和邻居们都十分担心地下管线破坏所引发的安全事故。
?
为维护地下“生命线”稳定运行,海宁市找准地下管线综合管控“小切口”,聚焦破解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管线重复开挖、安全隐患掌握不及时、应急联动不畅通等堵点痛点问题,绘好地下管线“一张图”。
?
通过成立“数智管线”工作专班,海宁市梳理细化城市地下管线“V”字模型,搭建相关场景应用。去年11月,海宁市地下管线综合管控在线数字化平台上线运行。
?
海宁市全面构建地下管线综合“智管”数字化平台架构,逐步形成覆盖地下管线管理全流程的管控体系和覆盖全领域的地下管线及空间利用模式。对接前端物联感知等多元感知设备,完善城市感知网络,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对地下管线的实时把控和风险规避?!拔颐墙叵鹿芟咂詹槭莼慵纬伞徽磐肌?,建立数据动态实时更新机制,确保地下管线数据的时效性?!毕喙馗涸鹑怂怠?/div>
?
未来,海宁市将持续推进地下管线综合管控在线数字化平台迭代升级,以制度重塑,破解多跨协同管理难点;以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闭环管控体系;以数字化、智慧化科技手段,解决建设监管缺失问题,补齐“智管”地下管线的短板,提高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增强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
重庆市南川区
【亮点】
?
重庆市南川区智慧管廊综合管理平台将管廊内部的机电设备、通风设备、排水设备、照明设施、综合布线等信息数据接入统一平台,实时监测地下综合管廊的内部运行动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
在南川区地下综合管廊龙济二路段,两名巡检人员正在检查廊道内的监测仪器,廊道两旁架设了供水、供电、热力等地下管线,并配套消防、照明、监控、报警等设施。
?
随着地下综合管廊的投用,为方便运维管护,南川区打造了智慧管廊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应用物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技术,集运营、监测、应急、值守、运维等功能于一体,让城市各处的地下管线穿上“智慧衣”。
?
在管廊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水、电、气等多个重要监控点反馈的实时画面清晰可见。为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反馈,管廊内部还配备了定点电话,方便巡检员通过电话向监控中心反映巡检情况。以消防安全为例,廊道内配备有光纤感温式火灾监测系统、高压细水雾喷头、烟感报警器等设备,“在电缆出现异常情况时,光纤感温式火灾监测系统能及时将数据传回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便能通知维护人员前往查看并维修。”相关负责人说,地下综合管廊的投用大幅提升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
“管廊建成后,将电力、通信、给排水、再生水、热力等管线纳入其中,搭配智慧运维系统,好比拥有‘AI大脑’,能够实现人员安全定位、巡检管理、设备控制、报警管理、管廊资产管理、能耗监测等功能,24小时保障地下综合管廊平稳运行?!毕喙馗涸鹑私樯芩?,地下综合管廊不仅能实现自检,还能与维护人员进行线上、线下联动,精准定位和精细修复,降低维护人员的施工风险,实现“事后维修”到“事前诊断”的本质改变,也避免了反复维修开挖道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路面质量差等情况的出现。
?
据介绍,南川区地下综合管廊总体规划以“一环三射线”为布局,以南大街、东环路、北环路、龙济二路形成一环,以隆化大道北延伸段、南大街延伸段、隆化大道南延伸段形成三条射线,规划建设总长度为45.5公里。管廊建设完成后能服务中心城区、北固片区、东胜片区和文凤片区,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南川区交通体系、释放地面空间、提升地下管线的管护能力,助力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12.28 盛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