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再次启动。根据要求,各个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上总体思路是否清晰、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项目可行性以及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性,都决定着哪些城市能成为试点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环节,主要分为渗、滞、蓄、净、用、排:“渗”是通过土壤渗透雨水;“蓄”是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滞”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净”是通过土壤渗透、植被、绿地系统等净化水质;“用”是加强雨水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排”是降雨过多时,通过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将其排出。
海绵城市建设并不带来直接投资回报。李璐建议,将有些盈利性项目打包进来,“比如加入土地开发、旧城改造等开发项目,这样既能实现总体目标,也能提升开发区域基础设施和商业吸引力,实现良性循环?!?/div>
在济南市公布的首批PPP项目中,济南市城区河道生态治理一期工程、西圩子壕河系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大明湖兴隆片区内河水系综合整治及水源涵养工程等6个项目,均属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当地便尝试了“打包招商”。
与单个项目分别招商相比,将多个项目捆绑在一起,能避免投资者“挑肥拣瘦”,也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增强项目吸引力。此外,在设备采购、维护等方面降低成本,进而降低政府污水处理支出,减轻财政负担。
巨大的“海绵蛋糕”
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过去的“将就”到现在的“精致”,为规划设计、工程材料、软件应用等各领域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海绵城市并非全新概念,综合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用水和排水的城市建设理念也一直在开展,只是现在用海绵城市这个概念来开展相关工作?!北本┨妊趴萍脊煞萦邢薰荆ㄒ韵录虺啤疤妊拧保┳芫硖谱谌识约钦咚?。
太比雅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致力于智慧水利水务、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咨询、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企业。今年5月24日,太比雅董事长刘炳义向母校武汉大学捐赠1000万元,成立了武汉大学太比雅海绵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海绵城市建设分为规划设计、工程计算、成果评估及运行维护阶段,而太比雅核心产品为“海绵城市监测评估管理平台”,为各阶段提供信息化服务。
“海绵城市建设中,工程和设施规划一般是根据经验和历史资料来确定的,现在可通过‘海绵城市监测评估管理平台’对应的模型,依据降雨、水系、地形、土地利用和排水管网等信息,对工程的位置和工程量进行论证,以使海绵工程建设能够与实际情况更吻合?!碧谱谌仕?。
城市内涝预警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目前,太比雅已为4个城市提供了海绵城市信息化服务?;凇昂C喑鞘屑嗖馄拦拦芾砥教ā闭迮潘P停梢哉峡占湫畔?、土地利用信息、管网信息和实时监测的水位、雨量、水质、流量等信息,实现城区渍水积水情况的监测和预报,为管理部门提前发布预警提供支持。
除信息化服务外,新型建筑材料也是一块“香饽饽”。
这个汛期,雨水频频光顾北京,但位于海淀公园北侧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中心却从未出现大面积积水,雨水很快就通过透水砖入渗。
这得益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透水砖。这种透水砖具有保水功能的同时还接通地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给大地换上一层“会呼吸”的皮肤。
仁创科技还为中关村展示中心绿地设计了近万立方米的硅砂雨水池蓄存雨水。收集、净化、储存的雨水可用于绿地浇灌、广场冲洗,得以循环利用。
此外,更大的投资机遇体现在“城市的良心”——综合地下管廊方面。
我国城市管网建设增速慢、管龄较高,且管网质量普遍低于国际水平。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上,涉及地下管廊和城市管网等相关业务领域的公司就有数家,包括青龙管业、金洲管道、纳川股份、隧道股份、国统股份、数字政通等。
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海绵城市建设制定了路线图:2020年前,将有6000-8000平方公里的面积需要建设,投资需1.14万亿-1.52万亿元。对企业而言,这是块无比巨大的“蛋糕”。
“海绵城市建设涵盖排水防涝设施、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污水再生利用领域,都能为企业创造盈利空间?!绷醪ㄋ?。
现实风险需要重视
现实层面,想从海绵城市建设中掘金,依然有一系列难题。无论在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海绵城市建设都存在人才匮乏的现象。
“国外大学水敏性城市设计专业针对的就是海绵城市建设,而国内城市设计还没有细分到这一领域?!绷醪ㄋ担以谡骞婊饪榈案庵?,民营企业分到的部分并不多。
上市公司铁汉生态旗下海绵城市与水环境规划所所长姜卫星告诉《支点》记者,目前海绵城市规划层面,依旧以“既当评估项目裁判员,又当项目投标运动员”的体制内设计院为主,民营企业只有与他们形成投标“综合体”才能分包到部分业务。
“不过,新型建筑材料、管廊设备等属于市场化板块,这部分适合民营企业进入。而海绵城市信息化业务,更是过去体制内设计院不太擅长的板块,民营企业有着很大的盈利空间。”姜卫星说。
政策层面“难于一盘棋”,也给海绵城市建设带来难点。
“海绵城市需要住建、水利、农业、交通等所有涉水部门都做到位,才能发挥效用。在‘九龙治水’管理体制下,每个部门都会从自己角度出发。”姜卫星说。
协同作战在实践中却并不容易,问题症结在于“部门利益冲突”。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曾在2007年做过北京区域水系统分析,发现北京城市绿化带高出城市地表面,这样虽然可以?;ぢ袒缒?,但会使绿地损失排洪蓄水功能,埋下隐患。研究院建议北京把绿地打开,但受到绿化部门的巨大阻碍。
类似部门利益冲突,也给市场主体带来了不少难处。而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公开,也给海绵城市建设增加了更大困难。
“海绵城市建设要进行精准技术评估,这要以各部门数据资料为依据,但这些资料在大多数城市都是不公开或需购买的。国有企业获取资料可能相对便利,民营企业进入时会遇到不可估量的阻力?!苯佬撬?。
相对于企业面临的难处,姜卫星更担心政府层面的“过火”。
目前,德国耶拿地下综合管廊、日本日比谷地下管廊成为海绵城市典型案例,但姜卫星表示,欧美日其实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城市建立了这种豪华型地下设施。
“有些行业专家将这些案例包装为国外的普遍性现象,这种夸大其实是希望承接课题研究的市场性目的,而非专业性分析。”姜卫星说。
基于这一判断,姜卫星建议海绵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先把基础的给排水管道、污水处理厂建好,再根据城市规模、当地气候状况及经济情况,制定海绵城市投资建设标准。
“与各地都以百年一遇的降水量标准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相比,我觉得加强实时监控、灾害预警方面的投入更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苯佬撬怠?/div>
伍新木也同意这种观点,“海绵城市不能只看技术上的可行性,还要评估经济性。不能为了赶上政策东风而‘一窝蜂’高标准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