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阶段,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要按照?;び畔?、重点修复、适度利用的总体思路,依托全国重要生态系统?;ず托薷粗卮蠊こ?,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为引领,以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重点,以?;ど透纳泼裆勘?,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全力推进防沙治沙高质量发展?!彼锕怠?/div>
在总体布局上,《规划》统筹考虑沙化土地空间分布、治理方向的相似性及地域上相对集中连片等因素,将我国沙化土地划分为干旱沙漠及绿洲、半干旱、青藏高原高寒、沿海沿江湿润等沙化土地类型区、23个防治区域。
孙国吉介绍,根据沙化土地分布特点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等,《规划》确定7个重点建设区域。其中内蒙古东部及京津冀山地丘陵、库布其沙漠及毛乌素沙地、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等3个区域为优先治理区,需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绿洲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及绿洲区、柴达木盆地沙漠及共和盆地、西藏“两江四河”河谷等4个区域为优先预防区,以保护好沙化土地为主,治理为辅。
《规划》明确坚持预防为主、?;び畔龋敌猩郴恋胤掷啾;ぃ媛涫蹈飨畋;ぶ贫?,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功能,促进植被休养生息,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土地沙化。强调对于人为活动不频繁的原生沙漠、戈壁等自然遗迹,坚持宜沙则沙,强化?;ご胧?,不要人为干预。对于人为活动较为频繁但不具备治理条件的,以及因保护生态的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有计划地划定为封禁?;で?,实行封禁?;?。将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生态保护空缺的区域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さ靥逑怠?/div>
?
《规划》强调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以沙漠边缘及绿洲、沙地、流域、山系等为防治单元,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对于规划重点治理的沙化土地,依靠科技进步,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采取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树种和草种,以雨养、节水为导向,科学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沙漠锁边林草带等。确定了包括封山(沙)育林育草、飞播固沙造林种草、工程固沙、沙化草原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沙化耕地治理和配套设施建设等4大类11项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措施。
?
《规划》提出,适度发展绿色生态沙产业?!凹岢种紊持赂弧⒃雎淘鍪障嘟岷?,在?;ず蒙宜试刺跫市淼幕∩希霉?、热、土等资源,适度有序地发展节水、低碳、环保型特色沙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助力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彼锕硎荆送?,重点在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开展沙漠自然公园建设,在?;ず蒙幕∩?,适度发展生态旅游,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公众防沙治沙和生态?;ひ馐?。
多措并举,保障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
“防沙治沙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防沙治沙面临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惫伊植菥窒喙馗涸鹑私樯?,为保障防沙治沙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规划》提出以下几项保障措施。
?
在组织保障方面,强化党对防沙治沙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防沙治沙工作政府负责制,沙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防沙治沙负总责。国务院林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防沙治沙工作,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
在落实防沙治沙目标责任方面,按照防沙治沙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等有关规定,依据《规划》确定的各省份防沙治沙任务,与防治任务重的12省份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十四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组织开展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和林长制督查考核,重点考核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完成情况。
?
在保障防沙治沙资金方面,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预算,突出重点,加强资金保障。重点依托“双重”工程项目、“三北”工程,以及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偿等项目,切实做好防沙治沙任务落地上图工作。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
?
在科技示范引领方面,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展防沙治沙科技创新。健全防沙治沙标准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完善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创建一批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积极探索技术模式、政策机制和产业发展等,示范引领区域防沙治沙工作高质量发展。
?
孙国吉表示,将紧紧围绕《规划》确定的总体思路和建设重点,坚持以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为目标,认真做好防沙治沙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强化任务落实,强化政策支持,强化法治保障,强化激励约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ず拖低持卫?,统筹推进《规划》实施,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董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