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青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以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さ靥逑底咴谇巴贰蔽勘辏ν平怨夜拔魈宓淖匀槐;さ靥逑到ㄉ枞〉没尚А?/div>
?
不断完善自然?;さ刂贫缺曜继逑担嘀仆瓿伞肚嗪R怨夜拔魈宓淖匀槐;さ靥逑凳痉妒〗ㄉ枳芴骞婊?,制定出台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建构方案等18项制度办法,发布自然?;さ亟ㄉ韫娣兜?项技术标准,形成了规范统一的自然?;さ刂贫缺曜继逑?,且率先探索自然?;さ亓⒎?。在全国率先启动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和整合优化工作,全省109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3类83处,包括2处国家公园、17处自然?;で?、64处自然公园,总面积27.2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08%,国家公园占全省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75.85%,生态保护红线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42.56%,初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で?、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新型自然?;さ靥逑?。
?
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作为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省,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区划面积扩展至19.07万平方公里,重要生态区位纳入国家公园范围。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并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建立祁连山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以及州县分控中心,高质量建成40个标准化管护站,“村两委+”机制持续优化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于2022年4月获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批复,正在加快推动本底调查、确定范围及管控分区、体制建设等工作。
?
全力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省设立6467名林(草)长,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草)长制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省级总林长负总责、市州级总林长抓督促、县区级总林长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森林覆盖率达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7.9%,湿地保护率达64.3%,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显著提升,全省地表水出境水量超900亿立方米。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显著改善,藏羚羊、普氏原羚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三江源、祁连山雪豹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
?
与此同时,青海积极探索共建共管共享协调发展,推动建立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省份协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全省共设置草原、森林、湿地生态保护公益岗位14.51万个,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一户一岗”。并大力推进自然教育,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青海国家公园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青海省自然教育大纲》,批准设立第一批31处国家公园示范省自然教育基地。
?
踏上新征程、奋楫再出发。持续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青海将全力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さ靥逑凳痉妒〗ㄉ韫烫嵘晷卸苹贫嗖馗咴夜叭航ㄉ韬蜕低潮;ば薷?,加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建设,并在完善自然?;さ毓婊逑怠⒋蛟煜执匀槐;さ亍⒓岫ú灰仆贫步ü补芄蚕?、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