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3栋一楼和二楼的张春生(化名)和李秋雨(化名),便是这样一对“冤家”?;剖缙嘉堑鹘夤堋@钋镉昙业南滤芪鬯秸糯荷?,张春生上门要求他修理?!袄钋镉晟硖逵胁屑玻卸环奖?,修了还是漏,就不想再修了?!被剖缙妓担熬用褚裁话旆?,小修小补都是治标不治本?!?/div>
? “不吵不相识。”黄淑萍说,“他俩本来就对脾气,现在漏水的事解决了,两人关系越来越好,为了互相方便,把房子都互换了?!?/div>
?
原来,住在二楼李秋雨因为行动不便,想住一楼方便出入,而一楼的张春生又希望住得高一点家里明亮一些。两人商量后,在社区的帮助下办理了换房手续,既与人方便,又各得其所。
?
在邢家桥社区,有一支“陪聊队”见证着邻里关系的变化。黎国萍也是陪聊队的一员。从前,因为房子漏水,她与楼上楼下的老人都闹得不愉快。前段时间,社区因新冠肺炎疫情封闭期间,她主动去陪这两户人聊天,还为帮忙做些家务。
?
“没啥子好讲的,就是做得动的帮做不动的?!崩韫妓?,房子不漏了,矛盾就不存在了。现在,楼上的老人两天不见就要发微信问候她,还约她去拉家常。
?
?“做了志愿者才体会到社区工作的难”
?
?“妹妹你放心,我不是来找麻烦的,我来关心下谢书记身体怎么样。”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避免引起工作人员的紧张情绪,张昭芬一到社区办公室,就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
?“她以前来社区,大家确实都紧张得很?!鄙缜澄榧切焕妓担诟脑旃こ掏平诩?,张昭芬没少给人添麻烦,堵工、找茬、吵架,都有她。
?
张昭芬说,她也是不得已?!拔颐挥形幕幌氩鹎ㄗ⌒路孔?,街道和社区又说只能改造不能拆迁,我还不是担心他们克扣了工程款,搞点面子工程,不给我把房子整好。”
?
其实,抵制改造工程的,不止张昭芬一个人。很多居民因为对社区干部的不满和不信任,加入了堵工队伍。
?
改造工程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怎么做到的呢?
?
张昭芬说,她看到前期几栋旧楼房改造的效果,也看到社区干部们顶着烈日受着委屈忙里忙外。尤其是谢兰,做完肺癌手术没过几天就回到工地坚守岗位,原本悬着的心就慢慢放下来了。
?
她还说,社区干部的真诚和耐心让她觉得惭愧,一直想做点事情回报社区。今年初,社区因疫情实行封闭管理缺人手,张昭芬便主动报名义务值守卡点。46天的值守,她一天都没有缺席。
?
“很多人想出去被我拦住,急得骂我,说我有‘官瘾’?!闭耪逊宜?,“做了志愿者才体会到社区工作的难,社区干部的确不容易呀!”
?
改造工程虽然充满了矛盾和辛苦,但也让居民和干部把话说开了,把心打开了,从前的隔阂与质疑烟消云散。
?
?“现在,邢家桥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这就是我们理想的幸福生活!”谢兰高兴地说。
?
记者手记>>>
?
?以和谐社区撑起小康社会
?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
社会更加和谐,是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之一。就社区而言,它是我国经济社会的“神经末梢”,在这个小单元里,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干群关系,贯穿了人们生活的始终?!叭怨叵怠钡闹柿?,事关社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也深刻影响着小康生活的质量。
?
仓廪实而知礼节,说的是生活有了保障,百姓才会崇尚礼节。邢家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前后,社区“三对关系”的变化带给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感知,生动地诠释了小康社会的建成不仅仅在于经济的发展让居民“有钱”,还在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与人的关系的积极变革。
?
应当看到,每个社区都是组成社会的一块砖、一片瓦,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让社会更加和谐,微观的社区恰恰是最好的着眼点。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愿发展的“温度”和幸福的“质感”造就更多的和谐社区,愿有更多的和谐社区,撑起宏伟的小康社会。(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