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担保公司工作的吴凌(化名)表示,“如果需要凑首付,每家银行申请20万元贷款,几家银行一起申请是可行的?!蔽饬杼岬降摹凹讣乙幸黄鹕昵搿?,是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的一种“痼疾”,学名“多头共债”,通常利用贷款申请和银行放款之间的时间差,同时在多家银行进行审批流程。如今,“多头共债”行为也将迎来监管关注——“加强统一授信管理,防止过度授信”、“如发现贷款用途违法违规或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的,应当采取措施提前收回贷款?!?/div>
不过,在媒体调查中同时发现,除了线上消费贷的“多头共债”凑首付,办理多张信用卡套现也是消费类贷款化身“首付贷”的方法之一?!拔颐强梢园镏底ㄈ烁炖聿煌械亩嗾糯蠖钚庞每ǎ亚⒊隼?,供您交首付使用”,一位地产中介机构人士表示,“该信用卡不上征信,不会影响后续的住房按揭贷款?!?/div>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禁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和股市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需要,也是避免影响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需要?;チ畈唤銮康髁鞫?,更强调资金流向正当性、精准性,应该真正服务于引导产业升级。
?
此外,《办法》还规定,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按照互联网贷款的区域、行业、品种等,确定单户用于生产经营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授信额度上限。对期限超过一年的上述贷款,至少每年对该笔贷款对应的授信进行重新评估和审批。对此,银保监会解释,对消费类个人信用贷款授信设定限额,主要是防范居民个人杠杆率快速上升风险。
?
同时,央行在5月10日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
对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央行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
实际上,此前央行在2月19日公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明确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3月3日,央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
与几次发声并行的,是2020年开年以来货币政策的相对宽松。今年央行已实施过三次降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两度“降息”,货币市场资金价格显著下行,资金面整体宽松。
?
不过近期,深圳等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迅速火热,并有炒房者开始伺机入市,地方监管已出拳。4月17日召开的高层会议,时隔数月后再次重申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表示,经历多年的房地产和土地驱动经济的发展模式,高房价已经从前期的财富效应促进消费的正面作用,逐渐变成了债务效应挤压消费的负面影响。
?
李奇霖分析认为,如果在宽松政策环境下,货币再次流入房地产市场,造成房价暴涨,那么不仅货币宽松“误入歧途”,造成资产价格泡沫,消费与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进一步下降,使提振消费稳经济的政策大打折扣。因此,这一次即使面对着稳经济保就业的重大挑战,刺激房地产这一政策选项大概率不会全面铺开使用。因城施策、实行结构化的调控政策可能会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下一步选择。
?